[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基材料的离子收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5330.4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平;闫隆;石国升;梁珊珊;王学良;方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178 | 分类号: | C01B32/178;C02F1/58;C01B3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徐婕超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基材 离子 收集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基材料的离子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分析纯的乙醇对内径为5-15nm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超声处理2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将碳纳米管放置在烘箱中60℃干燥处理24h;把处理好的碳纳米管放置在0.015M的NaCl溶液中浸泡0.5小时后取出,用TEM观测碳纳米管中的离子收集情况,并扫描获取的元素分布图用以分析碳纳米管内外离子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内收集到的离子浓度相较于初始溶液中的浓度,高出了2-3个数量级。
2.一种基于碳基材料的离子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分析纯的乙醇对内径为5-15nm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超声处理2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将碳纳米管在烘箱中60℃干燥处理24h;把处理好的碳纳米管放置在0.015-0.25M的NaCl溶液中浸泡0.5小时后取出,进行EDX检测碳纳米管内外元素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碳管内收集到的离子浓度相较于初始溶液中的浓度,平均高出了2-3个数量级。
3.一种基于碳基材料的离子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分析纯的乙醇对内径为5-15nm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超声处理2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将碳纳米管放置在烘箱中60℃干燥处理24h;把处理好的碳纳米管放置在0.034M的KCl溶液中浸泡0.5小时后取出,用TEM观测碳纳米管中的离子收集情况,并扫描元素分布来表示碳纳米管内外离子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内收集到的离子浓度相较于初始溶液中的浓度,高出了2-3个数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53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