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极浆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二硫化亚铁电池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4408.0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程琛;祝媛;刘建华;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极 浆料 制备 方法 硫化亚铁 电池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锂一次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正极浆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二硫化亚铁电池的用途。本发明的正极浆料由二硫化亚铁、碳纳米管、导电石墨、水性粘结剂和水构成。本发明的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配方量的二硫化亚铁,碳纳米管,导电石墨混合,然后加入水性粘结剂,搅拌,再向浆料中加入水调节浆料的粘度,得到正极浆料。本发明的正极浆料具有非常好的分散性,而且正极浆料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水替换传统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保护了环境,降低了制作成本;还避免了因使用有机溶剂制备电池可能产生的爆炸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一次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正极浆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浆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二硫化亚铁电池的用途。
背景技术
锂-二硫化亚铁(Li/FeS2)电池属于低压锂一次电池,其工作电压平台为1.5V,因此与相同尺寸的碱锰(Zn/MnO2)电池、镍氢电池、碳性电池或锌银电池具有互换性,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型号是AA和AAA型。锂-二硫化亚铁电池与同型号的碱锰电池和二次电池比较,锂-二硫化亚铁电池无论是从高低温性能(-40℃~60℃)、大电流放电能力、还是防漏液性、便携性及贮存寿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大电流放电需求的民用及军工电子产品。另外,锂-二硫化亚铁电池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Fe、S元素均无毒性),正极原材料FeS2矿藏非常丰富易得,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和推广的条件。从上述情况分析,锂-二硫化亚铁电池最终会大范围取代碱锰电池,逐渐成为小型便捷式民用及军用电子产品的最佳电源。
目前商业化的锂-二硫化亚铁电池是通过卷绕结构,由二硫化亚铁、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正极,以锂金属片或锂合金片为负极,有机溶剂和锂盐为电解液组成的一种电池。该电池的正极制备工艺需要通过原材料混料,再用浆料涂布,烘干,辊压,最后分切制成需要尺寸的正极片。而传统工艺中在原材料混料环节需要加入有机溶剂将粘结剂(PVDF或SEBS)溶胀/溶解,常用的有机溶剂为NMP,三氯乙烯或A100/OMS,虽然有机溶剂在涂布的过程中用加热的方式除去,但这些有机溶剂均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的物品,且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身体均有害。如果要排除或减少这些危险或危害,电池制造商必然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和处理这些隐患,另外也会给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工作增添任务和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浆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二硫化亚铁电池的用途。该方法将传统的有机溶剂换成去离子水作为溶剂,保护了环境,减少了危害,降低了制作成本,而所制成的锂-二硫化亚铁电池性能良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浆料,所述正极浆料由二硫化亚铁、碳纳米管、导电石墨、水性粘结剂和水构成。
优选地,以所述二硫化亚铁、碳纳米管和导电石墨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二硫化亚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5%,例如为80%、82%、85%、86%、88%、90%、91%、92%、93.5%、94%或95%等。
优选地,以所述二硫化亚铁、碳纳米管和导电石墨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例如为1%、2%、2.5%、3%、3.2%、3.5%、3.7%、4%、4.5%或5%等。
优选地,以所述二硫化亚铁、碳纳米管和导电石墨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导电石墨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例如为1%、1.2%、1.5%、2%、2.3%、2.5%、2.7%、3%、3.3%、3.5%、3.8%、4%、4.2%、4.4%、4.6%或5%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4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