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组件和液晶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3618.8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线路板 液晶显示组件 液晶模组 功能部 单层 液晶显示设备 背光模组 触控模组 电连接 导电组件 加工步骤 依次层叠 由上向下 上表面 有效地 生产成本 焊接 延伸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和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液晶显示组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模组、液晶模组和背光模组,液晶模组设有延伸于触控模组之外的单层功能部,液晶模组电连接至第一柔性线路板,背光模组电连接至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焊接至单层功能部的上表面,其中,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通过导电组件分别连接至单层功能部。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升了液晶显示组件的可靠性,缩小了柔性线路板的布局面积,简化了液晶显示组件的加工步骤,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和一种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电容触控模组以相应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液晶显示设备中采用的主流显示器,为了提高电容触控模组的可靠性,一种主流方案采用OGS(OneGlass Solution)技术也即单层玻璃技术,将薄膜晶体管和保护玻璃复合在一起,厚度可降低至0.7mm,以满足触控模组轻薄化的需求。
目前,电容触控模组普遍采用背光模组对液晶模组提供光源,具体地,将背光模组对应的背光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即柔性线路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挠性电路板)焊接至主FPC的指定区域,但是,这种做法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由于手工焊接工艺导致焊接区域较大,焊接区域的表面积一般大于5×5mm2,这也导致主PFC的面积过大;
(2)主FPC在整机封装结构中,通常是弯折到背光模组的背侧(即下表面),这就导致在进行整机跌落、微跌等可靠性测试时产生白点、白团或折损,另外,背光FPC的弯折区容易与背光模组或终端壳体发生干涉碰撞,造成背光FPC断裂或焊机不良等隐患;
(3)焊盘区域还需增加遮光胶带,提高了整机组装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组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模组、液晶模组和背光模组,液晶模组设有延伸于触控模组之外的单层功能部,液晶模组电连接至第一柔性线路板,背光模组电连接至第二柔性线路板,第二柔性线路板焊接至单层功能部的上表面,其中,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分别通过导电组件连接至单层功能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柔性线路板(即背光模组的背光FPC)直接焊接于单层功能部的上表面,不需要在第一柔性线路板(即主FPC)上设置焊接区域,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主FPC(即第一柔性线路板)上不需要预留焊接区域,减小了FPC的表面面积;
(2)背光FPC(即第二柔性线路板)不需要随主FPC(即第一柔性线路板)弯折至背光模组的背侧(即下表面),因此,在对整机进行可靠性测试时,背光FPC(即第二柔性线路板)不与背光模组发生干涉碰撞,背光FPC(即第二柔性线路板)出现白团、白点和损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3)焊盘区域无需增加遮光胶带,降低了整机组装的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4)通过将第二柔性线路板直接焊接至单层功能部的上表面,而不需要叠设于第一柔性线路板上,结合单层玻璃技术的厚度小的优点,可以使本发明的公开实施提出的液晶显示模组进一步轻薄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6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