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蓝状菌、其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876.4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和;史佳晟;徐晓宇;李祎飞;刘宏波;符波;宋联;朱葛;何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7 | 分类号: | C02F11/147;C02F11/02;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黄蓝状 真菌 菌丝体 改善 污泥 脱水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蓝状真菌及其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黄蓝状真菌(Talaromyces flavus)制备成浓度为1.0×106~5.0×108个/mL的真菌孢子悬浮液,再将孢子悬浮液接种至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4‑10天后,形成稳定的菌丝体;投加10‑50%(v/v)的菌丝体到总固体含量(TS)为2‑10%的污泥中,混合均匀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将得到明显改善(提高30‑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蓝状真菌及其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产量逐年升高,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含水率较高(95%-98%),并不利于直接进行后续处理处置(例如堆肥、焚烧、填埋、土地利用等方式),需要先经过脱水以提高污泥浓度并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然而,剩余污泥絮体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10000-20000mg/L),其中具有高亲水性特点的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约占50-90%,因而污泥的脱水性能比较差。为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需要在脱水环节之前对污泥进行有效的调理。目前,污水处理厂主要通过添加大量的化学絮凝剂来对污泥进行调理,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PAM)、氯化铁、聚合硫酸铝、聚合三氯化铝等。这些化学絮凝剂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通常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相比之下,生物强化法采用来自污泥本身的微生物对污泥进行调理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此外,生物强化法还可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降解污泥中有机物、浸出重金属、抑制病原体、减少臭味等。
已报道的生物强化法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丝状真菌,例如青霉菌和毛霉菌,是有效的污泥调理微生物,将这些丝状真菌在污泥中进行培养,可以降解污泥中的部分 EPS,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但是,这些研究发现的具有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丝状真菌种类很有限,并且主要侧重于混合丝状真菌菌群。此外,这些丝状真菌通常是以孢子的形式在污泥中进行培养和处理。然而,孢子在污泥中生长比较困难,通常需要对污泥进行灭菌处理或者往污泥中添加额外营养物质,不能成为理想的工业应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生物强化技术调理污泥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黄蓝状真菌的菌丝体按体积比10~50%的比例投加到待脱水的污泥中,混合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黄蓝状菌已于2017年3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768,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菌丝体是将所述黄蓝状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至马铃薯- 葡萄糖(PDB)培养液中,在25~35℃、pH 5.6~7.8、100~180rpm条件下培养4~10d制备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5.0×108个/m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脱水污泥的总固体含量(TS)为2~1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脱水污泥包括浓缩池污泥、厌氧发酵污泥、高温热处理污泥等。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已于2017年3月28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3768,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