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提取植物RNA和多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5532.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谢析颖;李蓉;郭容芳;陈裕坤;林玉玲;徐涵;赖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C12Q1/6806;G01N1/34;G01N5/0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提取 植物 rna 多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提取植物RNA和多糖的方法,将水溶性RNA提取液加入经研磨或裂解处理后的植物样品中,充分混合,经离心,取上清液作为RNA样品进行进一步RNA分离和纯化;其剩余的液体和植物样品残留物作为糖提取样品,进一步进行糖的提取和纯化。由于所提取的植物多糖和RNA来源于同一个完全对应的相同的植物材料,因此本发明为原位实时的糖动态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了严格对应的、简便并高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提取植物RNA和多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富含保健或药用多糖的药材,特别是生境要求严格并生长缓慢的珍惜中药材,由于糖对提取RNA质量的不良影响和样品少而限制了这类药材的研发和应用。在这类药材的研究中,也由于需要繁殖大量的材料取样而增加了研发的人工、物料和时间的投入及费用。因此,在通过植物育种增加这类药材生长速度、糖含量和环境适应性的同时,发展高效的生物技术,利用较少的样品量完成多目标的检测和研究对该领域生物医学的发展乃至药材的发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材研发中,基因表达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可能的相关性通常通过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样品或样品的不同部位分别提取RNA和糖,并将RNA的分析结果及糖分析结果相互对照,作为该处理条件下糖含量和基因表达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但是,这种不同组织或部位的RNA及糖的分别提取造成基因表达和糖含量的时空错位:不但不能严格地作为RNA和糖在同一组织中(即原位)的真实对应关系,而且也造成取材的浪费以及对研究的微尺寸级别的限制。因此,发展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原位的基因表达和糖含量的对应的研究技术必须以同一处理的、同一样品的、原位的RNA和糖提取为基础。
富含糖的植物材料经常造成RNA提取的阻碍,不仅影响RNA提取的量,而且也影响RNA提取和分离的最终质量,因此,在实践中改进糖类植物样品RNA的高效提取方法具有重要技术和实用意义。目前尚未有高效的同步提取原位植物样品RNA和糖的技术。
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培养基中所含的糖对糖含量影响可以是显著的,因此冲洗掉或用其他方式剔除培养基及培养基中的糖和附加物对获得测定结果正确性和稳定性都是必要的。
用本发明提取的糖含量和传统提取糖的方法要首先做好传统提取的结果,最好是以大量的材料作出误差较小的糖含量平均值,然后进行同步提取的糖提取和测试,使结果误差控制在测试设定的阈值,并存在稳定的比例关联关系。另外,根据每一种材料提取多糖的传统方法提取结果和同步提取结果所测定的关联比例系数可以不同,应尽量独立测试,按种类建立关联比例系数,计算得出同步多糖提取的量值。由此,使同步提取技术实施时,植物样品材料的量只要满足提取RNA,就可以满足同步提取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提取植物RNA和多糖的方法。该技术可作为完全对应的严格意义上原位的基因表达和糖含量的对应的研究技术基础,实现同一处理的、同一样品的、原位的RNA和糖提取以及其分离和纯化,使得精确的原位和瞬时检测和同步研究糖的代谢动态和基因表达得以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 传统多糖提取步骤:
1)精确称取待提取多糖的植物样品材料,称重,60℃ 48h烘干,称重。(注意:样品材料或烘干后称其干重,或鲜重称重后根据“多糖含量计算中干重的换算”方法计算其干重。一般植物样品材料干重掌握在0.02g-0.04g之间,相应植物样品材料在研磨后的体积应没于提取液液面之下至少1/2处以下,否则要根据料液比例进行相应提取液的增减,以减少误差和避免不可操作性)。烘干的植物样品材料置于研钵中研磨成粉末转移至2ml离心管中,加 1mL 的Mili-Q H2O,沸水浴 30min;
2)置离心机常温,7830rpm/min,离心 15min,取上清液转至 20mL 刻度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5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