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微生物生化鉴定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324.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9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卢勉飞;蔡芷荷;徐环;吴清平;薛仁军;李艳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Q1/10;C12Q1/04;C12R1/42;C12R1/19;C12R1/01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微生物 生化 鉴定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微生物生化鉴定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所述生化鉴定试剂盒,包括盒体,内部设置有反应槽及与反应槽连接的加样槽;反应槽为倾斜设置;反应槽和加样槽通过分隔板分隔成若干个反应支槽和加样支槽,每个反应支槽中通过真空干燥的方法固定有生化培养基,加样槽设有一用于引流样液至反应槽的斜面。本试剂盒实现了一次加样,利用水溶液的流动性完成样液分配,省去了每步加样的繁琐过程,减少了污染。反应槽为倾斜设置,试剂盒放在比色卡上更易于记录结果,避免错看,漏看等情况的发生。试剂盒中生化培养基是基于糖发酵反应原理,准确度高。真空干燥技术将培养基干燥固化在反应槽底部上,形成一层薄膜,试剂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微生物生化鉴定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尤其是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日渐增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提高对食品的污染微生物的监控能力,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意义。
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经常用到的技术是形态学观察,染色以及生化特征反应、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其中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比如分子生物学方法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等,而生化鉴定的准确度是比较高的,生化鉴定方法配套的试剂盒目前通常为西林瓶或者安瓿瓶包装。
生化鉴定方法配套的试剂盒中,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微生物的鉴定液是使用手工配制的试管或商品化微量即用型的培养基(液体的生化试剂)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来鉴定细菌的种属。
商品化即用型微量生化鉴定培养基与传统手工配制的试管培养基比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各种包装的商品化即用型微量生化鉴定培养基存在如下缺陷:
(1)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破损泄露污染问题,并且由于是液体形式的培养基,因而存在不易保存,有效期不长,不便运输等缺点;
(2)加样时需要打开每个西林瓶或者安瓿瓶添加,添加量为每孔1ml,加样量较大,加样过程中吸头上残留的液体容易滴落,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3)反应的基质(生化培养基)通常为微生物酶系统反应,准确度没有糖发酵等经典反应的准确度高。
现有技术中,也有极少数商品化即用型微量生化鉴定培养基采用固体形式,但是存在下述问题:
(1)通常来说,试剂盒的反应管是直立排列,读取结果容易出现交叉错误,一般微生物鉴定需要的反应通常可到达12-24之多,也就是说,需要记录12-24个生化反应的结果,这些生化反应的结果都是通过颜色反应进行判读的。目前市场上的生化反应鉴定条为不透明的,观察需要通过反应管的开口观察并记录结果,因此,附有比色卡的记录纸只能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并记录,很容易将A孔的结果写到B的生化结果处。而且鉴定一种微生物时,通常需要几个指标同时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才能最终确认。比如鉴定沙门氏菌,利用微生物酶系统培养基,需要符合24个生化指标;如果是利用生化培养基,则需要符合12个指标。而鉴定大肠杆菌,利用利用微生物酶系统培养基,需要符合24个指标;如果是利用生化培养基,则需要符合4个指标。所以,如果比色卡距离反应管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容易将A孔的结果写到B的生化结果处,特别是大量检测时,更容易出错,造成结果的错误。
(2)利用琼脂,或明胶、黄原胶等来辅助固定在反应管底部,干燥固定不牢,容易脱落,影响结果的判断。
(3)反应的基质(生化培养基)通常为微生物酶系统反应,准确度没有糖发酵等经典反应的准确度高。此外,微生物酶系统反应培养基需要在2-4℃保藏的条件,条件苛刻,如果在运输的途中温度有偏差时,对酶的活性有较大影响,或导致酶底物分子失效,影响产品的使用。
现国内有条件的实验室已引进国外半自动或全自动微生物数值分类鉴定系统,但费用高,而且售后还需要依赖国外产品技术的支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雾取样针及取样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氧树脂高固含自流平面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