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水剂单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9626.7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7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阮建伟;吴明洋;罗青;朱华良;沈林峰;洪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德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剂 单体 制备 方法 | ||
一种减水剂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起始剂制备:将不饱和醇和多元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a,搅拌反应;(2)低聚物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起始剂和催化剂b放入反应釜中,氮气氛下,升温至60℃~90℃,搅拌状态下逐步加入氧化烯烃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进行熟化和脱气处理,得到低聚物;(3)聚合物的制备:将步骤(2)中的低聚物和催化剂c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石墨,氮气氛下,升温至100℃~140℃,搅拌状态下逐步加入氧化烯烃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熟化、脱气、中和,得到的聚合物即为减水剂单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水剂单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是应用前景较好、综合性能较优的一种混凝土减水剂,如,公布号为CN10398040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聚甘油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减水效果好且工艺成本低。现在,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能、提高混凝土的保坍性能,是减水剂及减水剂单体的研究方向之一。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减水剂单体的制备方法,选用该减水剂单体所制备的减水剂减水效果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水剂单体的制备方法,选用该减水剂单体所制备的减水剂减水效果好,防坍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减水剂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起始剂制备:将不饱和醇和多元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a,搅拌反应,反应温度20℃~70℃,反应结束后得到起始剂;其中所述不饱和醇为甲基烯丙醇、异戊烯醇、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元醇为甘油、季戊四醇、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a为乙酸;所述不饱和醇与多元醇的摩尔比为1:1~5:1;(2)低聚物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起始剂和催化剂b放入反应釜中,氮气氛下,升温至60℃~90℃,搅拌状态下逐步加入氧化烯烃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进行熟化和脱气处理,得到低聚物;其中,所述氧化烯烃是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混合物,所述催化剂b为金属钠或甲醇钠,所述起始剂和氧化烯烃的重量比为1:20~1:30;(3)聚合物的制备:将步骤(2)中的低聚物和催化剂c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石墨,氮气氛下,升温至100℃~140℃,搅拌状态下逐步加入氧化烯烃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熟化、脱气、中和,得到的聚合物即为减水剂单体;其中,所述氧化烯烃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混合物,所述催化剂c为金属钠或甲醇钠,所述低聚物和氧化烯烃的重量比为1:70~1:90。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a的质量占不饱和醇和多元醇质量之和的2%~7%;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b的质量占起始剂和氧化烯烃总质量的1%~5%;步骤(3)中,所述催化剂c的质量占低聚物和氧化烯烃总质量的1%~3%。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氧化烯烃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混合物,其中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0:1~20:1。
进一步的,步骤(3)中,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5:1~30:1。
上述步骤方法中所制备的减水剂单体,参与合成减水剂时,可以采用常规的减水剂制备工艺,可以为以下方法:将减水剂单体与丙烯酸放入反应釜中,减水剂单体与丙烯酸的重量比为7:1,加入催化剂,搅拌,升温至70℃~90℃,反应3~5小时后,得到减水剂;该合成步骤中的催化剂为氧化还原体系催化剂,比如双氧水+维生素C,其中双氧水+维生素C的总质量占减水剂单体与丙烯酸总质量的0.8%,双氧水与维生素C的重量比为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德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德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