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铃天线及其接收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9101.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典;蒋志友;陆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杨瑞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H04B1/26;G08B3/10;H01Q1/22;H01Q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铃 天线 及其 接收器 控制 方法 | ||
本专利涉及一种门铃天线,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包括电视信号模块、编码器以及发射模块,接收器包括接收天线、分频器、电视信号接收模块以及门铃信号接收模块,门铃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放大管、超外差解码模块、控制模块、解码器以及音频模块;所述电视信号模块及编码器分别电连接发射模块;所述接收天线电连接分频器,分频器分别电连接电视信号接收模块及放大管;放大管和超外差解码模块之间电连接,并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还分别电连接解码器以及音频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超外差解码模块间歇休眠。本专利通过让超外差解码模块在不影响实现接收信号功能的情况下使超外差解码模块间歇休眠,降低功耗,提高续航时间。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铃天线及其接收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无线门铃,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根据接收器是否具有学习码型的功能,通常把无线门铃分为固定码无线门铃和学习码无线门铃。固定码无线门铃发射器与接收器只能一对一配对,而学习码无线门铃可以实现一对多配对。现有的学习码无线门铃在接收器上必须保留一个学习按键,在触发接收器的学习按键开启接收器的学习功能后,再触发发射器才能完成发射器与接收器的配对。在用户己安装好门铃后,如果想更换或增加发射器,就会存在诸多不便。并且现有的接收器中的接收芯片、音频芯片和音频放大器在待机状态下也消耗电能,如果采用电池对无线门铃进行供电,一周以内就需更换电池,存在电能浪费的问题。另外,现有的无线门铃中还需要设置专门的振荡电阻对应发射信号的频率,以接收发射器的发射信号,而在实际操作中振荡电阻的误差较大,设计难度高,还有可能付出额外元器件成本。再者,当无线门铃电池电量不足而停止工作时,由于常见的防盗门较厚,隔音效果好,屋内可能听不到外面来客的叫喊声或敲门声,导致耽误与来客的会面,造成一定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提供一种门铃天线及其接收器的控制方法,能够通过间歇接受发射信号来降低待机功耗,可靠性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是这样加以解决的:一种门铃天线,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包括电视信号模块、编码器以及发射模块,接收器包括接收天线、分频器、电视信号接收模块以及门铃信号接收模块,门铃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放大管、超外差解码模块、控制模块、解码器以及音频模块;
所述电视信号模块及编码器分别电连接发射模块;
所述接收天线电连接分频器,分频器分别电连接电视信号接收模块及放大管;放大管和超外差解码模块之间电连接,并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还分别电连接解码器以及音频模块;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超外差解码模块间歇休眠。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超外差解码模块需要不间断地接收信号,而且还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所以超外差解码模块为接收器中最主要的电源消耗部件,本专利通过让超外差解码模块在不影响实现接收信号功能的情况下使超外差解码模块间歇休眠,进而降低接收器的功耗,提高接收器的续航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超外差解码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引脚ANT、信号输出引脚DO以及片选引脚CE,信号接收引脚ANT与放大管电连接,信号输出引脚DO及片选引脚CE分别电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向片选引脚CE输入脉冲信号来使得超外差解码模块间歇休眠。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信号中使超外差模块启动的占空比为1/3至1/9。
所述占空比过高使得超外差解码模块工作时间过长,不能有效降低接收器功效,降低续航时间,所述占空比过低也会使得超外差解码模块工作时间过短,可能会影响对信号的接收,因此,有必要将占空比设定在一定范围以内,降低了接收器的功耗,同时不影响用户体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信号使超外差解码模块启动的时间是100至300ms,休眠的时间是500至1500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杨瑞典,未经深圳市安拓浦科技有限公司;杨瑞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种植用耐热塑料地膜
- 下一篇:一种阻燃耐冲击门窗塑钢型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