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发生器及其臭氧制取和浓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7912.X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1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薇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 及其 臭氧 制取 浓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臭氧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臭氧发生器及其臭氧制取和浓度控制方法。第一步、液氧从液氧贮槽进入与水浴式汽化器换热后进入臭氧发生器的进气口作为发生气;第二步、高压电极板和低压电极板之间产生电晕现象使氧气生成臭氧;第三步、通过调节电动节流阀来调节液氧单位时间的投入量对单位时间输送到臭氧发生器的氧气量进行调节;第四步、调节高压变压器和分压器从而对臭氧发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臭氧产生的的速率。液氧贮槽具有占地面积小,氧气纯度高等优点。同时能够对冷却水进行降温。高压电极板的外侧面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腔,冷却水管一配合嵌在凹腔的内,冷却水管一和高压电极板组成完整的圆柱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的臭氧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臭氧发生器及其臭氧制取和浓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杀菌消毒剂。采用空气源或氧气源为原料、利用高频高压放电能产生臭氧。臭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在一定浓度下可迅速死灭水中的有机生物。而且臭氧无任何有害残留,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被誉为“最清洁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在臭氧制取的过程中当空气作为气源时,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限,作为发生气时产生臭氧的浓度有限。而利用气氧作为气源时,虽然氧气浓度提高了,但是需要较大的气氧储罐。采用高压放电进行制取臭氧时,各设备和正负电极会产生较高的温度,而臭氧在高温情况下,自分解能力极强,从而影响了臭氧的产量,所以需要对设备进行降温。降温的手段一般为水冷,但是传统的冷却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大,冷却结构较为复杂等缺点,而且整体结构的紧凑性较差。
由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场合对于臭氧的需求量不同,为了节约能源所以需要对产出的臭氧进行实时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臭氧发生器整体不紧凑造成的体积较大、气体输入需要较大的储器装置及发生装置、臭氧浓度调节不方便等缺点,提供了臭氧发生器及其臭氧制取和浓度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安装室,安装室内设有环形的高压电极板,高压电极板的外侧面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腔,凹腔的数量为6个,高压电极板的侧面形成波形板,高压电极板的内侧套有环形的低压电极板,低压电极板接地;低压电极板横截面的形状与高压电极板相同,低压电极板的外边面设置有作为介电质的中空玻璃管,高压电极板的内侧面与中空玻璃管的外侧面之间的空间为气路通道,气路通道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0.8mm之间;凹腔内设有冷却水管一,冷却水管一配合嵌在凹腔的内,冷却水管一和高压电极板组成完整的圆柱形;低压电极板内侧设有冷却水管二,冷却水管二嵌在低压电极板的内侧,与低压电极板内侧面的距离为2mm~3mm;还包括液氧贮槽,液氧贮槽通过液氧管道连接到水浴式汽化器,冷却水通过管道连接到水浴式汽化器,换热后的冷却水进入臭氧发生器对其进行冷却;进入臭氧发生器的冷却水进入冷却水管一和冷却水管二,冷却后从冷却水管一和冷却水管二的出水口流出,冷却水管一和冷却水管二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水管一和冷却水管二的出水口连通;水浴式汽化器设置在安装室外侧的顶端,冷却水管一和冷却水管二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动节流阀一,液氧管道上设有电动节流阀二,气路通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氧气管道连通,出气口设有电动节流阀三和臭氧浓度检测器一;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动节流阀一、电动节流阀二、电动节流阀三和臭氧浓度检测器一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臭氧浓度检测器一将接收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信号对电动节流阀一、电动节流阀二和电动节流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源,控制器设置在安装室的侧壁上,电源电连接有分压器和高压变压器,高压变压器与高压电极板电连接,分压器能够对电压进行实时测量,配合变压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薇,未经赵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9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