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及施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4064.7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翟建国;曾健;陈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胡茵梦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钢吊箱 围堰 封底 混凝土 厚度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包括:钢吊箱围堰、钢护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筒,其为与所述钢吊箱围堰底孔同轴的中空圆柱体,其外壁焊接于所述钢吊箱围堰的底孔内壁,且所述套筒上下两端均凸出于所述钢吊箱围堰的底板,所述套筒内径大于所述钢护筒的外径;
底托,其为环形结构,内径设置为能使所述底托贴合在所述钢护筒外壁且可上下滑动,外径设置为大于所述套筒的外径;
吊挂钢丝绳,其下端吊住所述底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上端高于所述钢吊箱围堰底板上表面0.3m~0.7m,所述套筒的底端低于所述钢吊箱围堰底板上表面1.0m~1.5m,所述套筒的内径与所述钢护筒外径间的距离为0.15m~0.35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架,所述斜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钢吊箱围堰底板,且绕所述钢吊箱围堰底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匀环设一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下表面均匀环设多块筋板,所述筋板由上部的长方体板和下部的直角梯形板一体成型,所述上部的长方体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底托的下表面,且筋板上部的长方体板内外两端间的距离与底托的宽度相同,所述上部的长方体板的下端与所述下部的直角梯形板的长底边端吻合,且所述下部的直角梯形板的斜腰边朝向所述底托的外侧;其中,相邻两块筋板之间的间距小于0.3m,所述吊挂钢丝绳下端的吊点间距不超过1.5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还设置有工型钢,所述工型钢的上端与下端均为与所述底托同中心的环形结构,所述工型钢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底托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其中,所述吊挂钢丝绳下端的吊点间距不超过3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托上表面还设置有向下的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恰好能卡合所述套筒的底端;
所述套筒底端外侧壁还设置有向上的环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能卡合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均为磁块构成,且两者的磁性相反,以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吸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上表面还设置有柔性的止水条。
9.一种利用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下放钢护筒到设定的位置,在钢护筒中施工钻孔桩,直至所有钻孔桩施工完毕;
步骤2)在底托下表面焊接筋板或工型钢,并将吊挂钢丝绳的底端固定在底托上,然后用吊挂钢丝绳吊住底托沿钢护筒的外壁从钢护筒的上端滑到下方,吊挂钢丝绳的上端穿过设置于钢护筒上端外壁的耳板孔洞并悬挂于钢护筒上;在浇筑封底混凝土之前,当吊挂钢丝绳的上端施加竖向的预紧力并固定后,在浇筑封底混凝土时,所述底托能与套筒无缝贴合;
步骤3)依托钢护筒拼装钢吊箱围堰,在钢吊箱围堰底孔内壁焊接套筒,并在钢吊箱围堰底板上表面与下表面焊接斜撑架;
步骤4)整个结构拼装、焊接完毕后,利用下放设备将钢吊箱围堰下放到位、定位;
步骤5)浇筑封底混凝土前,在钢护筒顶口提拉吊挂钢丝绳,直至底托与套筒无缝贴合然后锁紧吊挂钢丝绳;
步骤6)水下浇筑钢吊箱围堰的封底混凝土,使其与钢吊箱围堰、钢护筒、套筒以及底托结合成整体;
步骤7)待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钢吊箱围堰内抽水,切割封底混凝土上部的吊挂钢丝绳以及钢护筒,并进行承台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少钢吊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还包括:在底托上表面焊接第一凹槽;
所述步骤3)还包括:在套筒下端外侧壁上焊接第二凹槽;
所述步骤5)还包括:在钢护筒顶口提拉吊挂钢丝绳时,第一凹槽卡合套筒的底端,第二凹槽卡合第一凹槽的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40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