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刹车灯快速区分刹车力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2065.8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贝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44 | 分类号: | B60Q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刹车灯 快速 区分 刹车 力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刹车灯快速区分刹车力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追尾是公路上最为常见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因为驾驶人员不能根据前车刹车力度、道路状况和车距及时判断后车所需要的刹车力度,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导致后车与前车车尾相撞。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制动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即反应距离。从制动开始到车完全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由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存在,所有正常行驶的车辆,与其前后车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与司机的反应快慢、制动系统性能、道路状况等都存在关系,尽管交通道路管理部门推荐了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车距,但实际上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中很少出现追尾事故,汽车追尾事故往往更多出现在城市内部道路或者拥堵的非高速公路上。这个情况说明在较低速行驶的道路上,尽管具有理论上的安全距离,但由于司机对前车刹车动作反应迟缓,特别是不能及时判断出前车的刹车力度大小,从而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理本车的制动方式,容易导致汽车追尾。
要避免或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在前方车辆进行刹车制动时,后方车辆能及时预判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紧急制动操作,当后车司机具有丰富驾驶经验并注意力非常集中时,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难。但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现有汽车刹车尾灯亮起后,后车很难判断前车的刹车力度,无论前车是轻点刹车还是急踩刹车进行紧急制动,对于后车都是一样的提示,一旦后车未能及时预料到前车是紧急制动,就极易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
因此,要是能够在汽车刹车制动时能够通过刹车灯提醒后方刹车力度,就有利于后方车辆及时采取相适宜的制动措施,减少汽车追尾事故。目前已有一些文献提出了利用汽车刹车灯显示前车刹车制动强弱而避免汽车追尾。洪有权给出了一种主动式紧急刹车灯号技术(中国发明专利,2008,CN101229790A),通过给出不同的警号灯号来区分刹车力度,如一般刹车时为恒亮刹车灯号,急刹车时为闪烁频率较慢的灯号,紧急刹车时为闪烁频率较快的灯号,但由于后车司机对于前车信号灯设置的不了解,信号灯闪烁频率不能过高(克服人眼视觉残留效应),且信号灯闪烁频率高低一般需要几个周期才能准确判断,导致这种方式对防止后车追尾效果不佳。周辉给出了一种刹车灯分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中国发明专利,2016,CN106114351 A),采用刹车灯分组控制即根据刹车力度大小控制不同的刹车灯组工作,除非是后车熟知前车刹车灯分组的方法(实际上这种情况很罕见),否则利用该方法实现减少追尾事故是无效的。宋强给出了一种刹车灯技术(中国发明专利,2006,CN1986286A),其尾灯由多个发光体组成,由刹车力度来控制尾灯发光体点亮的数量,刹车力度不大时,较少的发光体被点亮,刹车力度最大时,全部发光体被点亮,其实后车根本无法根据发光体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前车的刹车力度,因为各种品牌的汽车尾灯大小各异,后车司机无法仅通过前车尾灯点亮的面积来判断刹车力度,尤其是在夜间。因此,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刹车灯快速区分刹车力度的能力,减少追尾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刹车灯快速区分刹车力度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后车司机判断前车刹车力度的速度和准确度,及时采取正确的制动方式,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刹车灯快速区分刹车力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刹车踏板传感器、控制器和刹车灯;
所述刹车踏板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刹车踏板处,检测司机踩踏刹车踏板的速度,然后将数据送入控制器进行处理;所述控制器收集刹车踏板的速度信号并计算出加速度,该加速度作为刹车力度,由刹车踏板加速度的大小判断是一般刹车还是紧急制动刹车,根据针对刹车力度的判断发出刹车力度控制信号,由多路输出状态开关控制刹车灯的亮灭,以及通过顺序改变输出状态开关状态,控制暗灯移动或旋转的速度;
计算刹车力度方式为将上一时刻刹车踏板传感器检测到的速度u(n-1)与当前检测到的速度u(n)相减,再除以两次检测的时间间隔t,得出当前加速度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2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