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1700.0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梅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闫艳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青树 繁育 方法 | ||
1.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从健壮的水青树植株上获取水青树茎段外植体,将茎段先用灭菌净600倍液消毒25~35min,无菌水清洗2~4次,再用0.1%升汞,2~5滴吐温80,处理3~5min,无菌水清洗2~4次,消毒后备用;
(2)水青树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新鲜嫩绿的水青树叶片加入到开放的提取罐中,加入水加热到煮沸状态煎煮2-3h,且叶片与水的料液体积比为1:3-5,之后倒出提取液至液体存储罐中;再向提取罐中加入水加热到煮沸状态煎煮2-3h,且叶片与水的料液体积比为1:3-5,倒出提取液至同一液体存储罐中,最后浓缩液体存储罐中的提取液,使其比重为1.12,得水青树提取液;
(3)初代诱导培养:把步骤(1)经消毒的茎段,接种到初代诱导培养基上,经过12~20d的培养,直至所述茎段长出新芽,其中初代诱导培养基为1/2MS+水青树提取液0.6~1.0g/L+6-BA 0.04~0.08g/L+NAA 0.02~0.06g/L+蔗糖15~25g/L+营养液2.0~6.0g/L;
(4)继代增殖培养:待所述新芽在初代诱导中培养20d后,将新芽切割下来,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在增殖培养基培养10~20d,就会形成丛生芽,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水青树提取液0.8~1.2g/L+6-BA 0.06~0.08g/L+NAA 0.04~0.06g/L+蔗糖20~30g/L+琼脂2.0~6.0g/L;
(5)组培苗生根:待步骤(4)的丛生芽的单芽长到2.0~3.6cm长时,选取叶片展开的单芽,分割下来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5~25d,茎基部诱导出根,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4MS+水青树提取液0.3~0.7g/L+IBA 0.02~0.04g/L+NAA 0.01~0.03g/L+蔗糖10~20g/L+琼脂2.0~4.0g/L;
(6)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栽:将水青树生根试管苗从培养室移至塑料大棚放置6~10d后,去瓶盖炼苗4~6d,然后从瓶内取出水青树幼苗,用水轻轻洗净培养基,将待栽的水青树幼苗根部用0.1%多菌灵处理1~2min后,将幼苗移栽入穴盘中的栽培基质内,覆膜保湿4~6d,其间上午及下午各通风透气一次,每次20~30min,遮荫65-75%,一周后完全揭除塑料薄膜小拱棚,喷施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且按照10g/m2的用量进行喷施,此后进行正常的栽培管理,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诱导培养基为1/2MS+水青树提取液0.8g/L+6-BA 0.06g/L+NAA 0.04g/L+蔗糖20g/L+营养液4.0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组份及其对应的浓度:
硫酸铵0.2~0.4g/L、二水氯化钙0.1~0.3g/L、七水硫酸镁0.1~0.3g/L、无水磷酸二氢钾0.4~0.6g/L、硫酸锌0.1~0.3g/L、碘化钾0.2~0.4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水青树提取液1.0g/L+6-BA 0.07g/L+NAA 0.05g/L+蔗糖25g/L+琼脂4.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4MS+水青树提取液0.5g/L+IBA 0.03g/L+NAA 0.02g/L+蔗糖15g/L+琼脂3.0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青树的组培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以及组培苗生根的培养条件:环境温度25±2℃,光照时间12~16h/d,光照强度为1600~2000l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梅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梅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17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