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标记点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0351.0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4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韩月乔;田广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16H50/20;G16H50/50;G06T15/8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人体器官 三维 医学 模型 内部 标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标记点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图像处理领域。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表面设有透视窗口,内部标记点能够被透过透视窗口观察到;模型被操控发生转动时,透视窗口在模型表面的位置也随着变动以使标记点始终能被从透视窗口看到;标记点被设为具有探照光源效果,其照射效果为模型转动时照射方向始终背向透视窗口并照射在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后表面反射形成光斑效果;在转动的过程中,光斑的大小变化能够反映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转动到不同位置时,在透视窗口看去标记点距离后表面的远近程度。本发明提高了显示内部标记点的方法的准确性。本发明用于在显示屏上显示内部标记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标记点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断层技术(英文: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磁共振成像(英文: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超声(英文:Ultrasonography;简称:US)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传统二维影像只表达了某一截面的解剖信息,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通过二维及空间信息构造人体器官、软组织及病灶大小形状和周边组织位置关系,可以更生动立体的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提升诊断及治疗规划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因此,三维可视化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已有技术中,医生可以根据多张阵列排布的二维医学图像生成相应的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进而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照二维医学图像和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进行病情诊断。其中,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是由该多张阵列排布的二维医学图像沿指定方向生成。在进行对照查看时,医生可以在二维医学图像中的关键位置处进行标记,相应的标记点可以在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中以标记点的方式对应显示。
已有技术中,若标记点位于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的内部时,通过调整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的透明度,或者将位于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的内部的标记点投射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的外表面,实现该标记点在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中可见,以便于医生能够在该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中查看该标记点。
由于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具有一定透明度,位于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和表面的标记点在显示结果中的视觉位置相同,无法辨别该标记点的真实位置,以至于医生无法区分标记点位于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的内部还是外部,因而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对照查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标记点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显示屏上显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标记点的方法,所述内部标记点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内部预先被标定的一个点;
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表面设有透视窗口,所述内部标记点能够被透过所述透视窗口观察到;
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被操控发生转动时,透视窗口在模型表面的位置也随着变动以使所述内部标记点始终能被从所述透视窗口看到;
所述内部标记点被设为具有探照光源效果,其照射效果为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转动时照射方向始终背向所述透视窗口并照射在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后表面反射形成光斑效果;
在所述转动的过程中,光斑的大小变化能够反映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转动到不同位置时,在所述透视窗口看去所述内部标记点距离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后表面的远近程度。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转动的过程中,光斑的大小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转动到不同位置时,在所述透视窗口看去所述内部标记点距离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后表面的远近程度,具体为:
在所述转动的过程中,若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转动到不同位置时所述光斑的大小增大,则表征所述内部标记点距离所述人体器官三维医学模型后表面的距离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0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等长度木料切割设备
- 下一篇:一种木工用便携式开料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