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茶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6638.6 | 申请日: | 2017-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9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5643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全发酵茶,因其干茶、汤色、叶底均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据我国相应的临床研究表明,构成其独特风味的重要物质茶色素类在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消除自由基,抗凝和促纤溶等多方面起作用。
中国红茶品种众多,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关于红茶的加工方面,它是以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茶。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489144A)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鲜叶选取及预处理、萎凋处理、杀青处理、揉捻处理、发酵处理和干燥处理。该专利解决了众多红茶加工技术中存在的加工步骤复杂繁琐、耗时较长、加工过程中揉捻及发酵程度难以控制的问题。茶叶香气和滋味的产生主要是依靠揉捻和发酵工序,因为在揉捻的过程中机械碰撞致使细胞壁破裂,促使茶多酚以及茶汁流出,在发酵的过程中充分发酵,使其具有香高和味浓的特点,但是仅通过上述红茶加工工艺的揉捻和发酵,即依靠机械碰撞破碎使细胞壁破裂,揉捻过度难以保证红茶的成茶率,而揉捻不足又不足以保证细胞壁的破碎率,因此在保证红茶外形的同时,却难以使红茶在香气、滋味等品质上再有所突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红茶加工时揉捻难以保证红茶香气和滋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工序、揉捻工序、发酵工序和干燥工序,还包括选叶摊晾工序和真空微波处理工序,具体操作如下:
a、选叶摊晾工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园内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茶鲜叶,将鲜叶放置在旋转的摊晾架上,摊叶厚度为2~3cm,摊晾架每隔8~10min旋转一次,每次耗时1~2min,置于温度为20~26℃,光照强度在30000~50000LUX的户外下摊晾0.5~1h;
b、萎凋工序:将经过选叶摊晾的茶叶放置在萎凋槽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为30~50℃,萎凋时间为2~4h;
c、真空微波处理工序:将步骤b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到真空微波室内处理,开启微波,将温度升高到60℃以后,开启真空,此时真空度为0.050~0.075MPa,处理时间为90~120s;
d、揉捻工序:将经过步骤c处理所得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10~20min,揉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
e、发酵工序: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发酵床上,摊叶厚度为10~15cm,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时间为4~6h;
f、干燥工序:将发酵好的茶叶平摊在烘干床上进行烘培烘干,控制温度在80~100℃,烘培时间为3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6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式绿茶加湿器和加湿装置
- 下一篇:红茶的静态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