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8483.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孙多;李鑫;殷红;韩作良;高丽莹;李鑫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1/06 | 分类号: | C01B21/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定形 氮化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钒(VN),别名钒氮合金,属于新型合金,作为一种添加剂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焊接性。VN作为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经济有效的添加剂,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目前,制备氮化钒的方法主要有高温真空法和高温非真空法两类,多以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以及偏钒酸铵、多钒酸铵等为原料,以碳质、氢气、氨气、一氧化碳等为还原剂,再经氮气或者氨气进行氮化,最终合成氮化钒。现有制备VN的方法一般先获得中间产物,再经氮化后得到氮化钒,因设备昂贵、工艺复杂、条件苛刻、步骤繁琐、制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可重复性差、成本过高等缺点,阻碍了VN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放电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当电路电压不低于10V,电流不小于80A,就可产生两极间放电现象,电流通过绝缘介质(氮气)产生瞬间火花,使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弧光的高温首先使弧柱中的各种原子电离,当这些离子离开弧柱时,温度急剧下降而饱和,离化的混合离子就会以某种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放电法制备氮化钒纳米颗粒,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易操作,并且纳米颗粒合成速度快、纯度高、种类多、活性强,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合成氮化钒过程中产量低、过程复杂、制备条件苛刻等不足,提供一种直流电弧制备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的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经济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用的直流电弧放电装置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1中1为玻璃真空钟罩,2为冷凝壁,是套筒式结构以便通循环冷却水,3为钨棒阴极,4为内嵌石墨锅(与铜锅一起构成阳极),5为铜锅阳极,铜锅阳极也有夹层以便通循环冷却水,6为进水口,7为出水口,8为进气口,9为出气口。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在直流电弧放电装置中进行制备;首先将金属钒粉末压成形状大小与石墨锅契合的金属钒片,把金属钒片放入石墨锅,再把石墨锅放入直流电弧反应腔室的阳极铜锅中,阴极钨棒固定悬于石墨锅上方,并将反应腔室处于真空状态;其次,在冷凝壁套筒和阳极铜锅夹层中通入循环冷却水,向反应腔室通入氮气,再进行起弧放电,保持电流80~100A,反应15~30分钟后切断电源;最后继续通循环冷却水,并在氮气气氛中冷却至室温,在石墨锅处收集样品,获得纯净的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
所述的反应腔室通入氮气,是使反应腔室内氮气气压升至20kPa并保持不变。
起弧放电过程中,在冷凝壁套筒和阳极铜锅夹层中通入循环冷却水是制备氮化钒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由于冷却水的作用,使反应腔内各处与极间区域产生反应环境所需的温度梯度场。另一方面,当切断高压电源后,石墨锅仍具有很高的温度,保持循环冷却水开路,降温的同时也起到淬火的作用。伴随氮气气氛中的钝化,最终可得到纯净无杂质的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
所述的在氮气气氛中冷却,是在氮气气氛中冷却钝化6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放电法一步制备无定形氮化钒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生产周期短、可重复性强、成本低廉、产物纯度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放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无定形VN纳米颗粒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
图3无定形VN纳米颗粒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4无定形VN纳米颗粒的局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放大图。图中长方形区域为电子能谱的选区。
图5无定形VN纳米颗粒的选区电子能谱分析(EDS)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质特点更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尽阐述。但以下关于实施例的描述及说明对本发明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态物料混合装置
- 下一篇:吸料装置及具有其的尿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