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钴铜白合金的浸出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4015.7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忠;伍一根;闫朝朝;周保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3/10;C22B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钴铜白合金 浸出 固液混合物 浓硫酸溶液 合金颗粒 混合物 氯酸钠 球磨 工艺及装置 黄钠铁钒渣 安全隐患 步骤实施 氢气 反应槽 泵入 磁选 硅胶 浆化 吸附 金属 | ||
1.一种钴铜白合金的浸出工艺,所述钴铜白合金含有杂质铁和硅,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对钴铜白合金进行二段球磨,得到白合金颗粒;
步骤2,对步骤1所述的白合金颗粒进行浆化,得固液混合物;
步骤3,将步骤2所述的固液混合物泵入反应槽中,并加入氯酸钠和浓硫酸溶液进行反应,得到吸附有硅胶的黄钠铁钒渣以及四相金属的混合物;
步骤4,对所述步骤3的混合物进行磁选,完成钴铜白合金的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钴铜白合金的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实施:
步骤1.1,将钴铜白合金进行一段球磨,得到白合金初级颗粒;
步骤1.2,将所述步骤1的白合金初级颗粒使用80目筛网进行筛分,其中筛上物颗粒继续进行步骤1.1,筛下物颗粒进行二段球磨,得到白合金中级颗粒;
步骤1.3,将所述步骤1.2的白合金中级颗粒使用150目筛网进行筛分,其中筛上物颗粒返回步骤1.2中进行二段球磨,筛下物颗粒继续步骤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钴铜白合金的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白合金颗粒按照固液比1:2~3进行浆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钴铜白合金的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3.1,将步骤2所述的固液混合物泵入反应槽中,同时加入氯酸钠溶液和浓硫酸,调节pH介于4.5-5.0之间,使溶液的电位不大于0mv,消耗掉白合金颗粒中的钴、铜、铁以及硅单质;
步骤3.2,继续加入氯酸钠和浓硫酸,调节pH值介于1.0-1.5之间,使溶液的电位介于0-500mv之间,消耗掉白合金颗粒中的二相以及三相金属混合物;
步骤3.3,继续加入氯酸钠和浓硫酸,调节pH值介于2.5-3.0之间,使溶液的电位不小于500mv,得到吸附有硅胶的黄钠铁钒渣以及四相金的属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钴铜白合金的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80-620g/L,流量为0.39-0.42m3/h,反应时间为2.8-3.2h;所述步骤3.2中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80-620g/L,流量为0.45-0.5m3/h,反应时间为1.8-2.2h;所述步骤3.3中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80-620g/L,流量为1-1.2m3/h,反应时间为0.8-1.2h。
6.一种二段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一段球磨、一段球磨振动筛、二段球磨以及二段球磨振动筛,所述一段球磨与一段球磨振动筛通过不同的管路双向连通,所述二段球磨与二段球磨振动筛通过不同的管路双向连通,所述二段球磨振动筛通过管路输送球磨后的原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段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球磨振动筛和二段球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不大于0.18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二段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球磨振动筛输送球磨后原料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不大于0.102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二段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球磨振动筛和一段球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风机,所述二段球磨振动筛和二段球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二段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球磨和二段球磨内均设置有与外界水槽连接的喷洒头,所述二段球磨振动筛输送球磨后原料的管路上设置有压滤组件,所述压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之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40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