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茧干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3987.4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2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志;朱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00 | 分类号: | F26B1/00;F26B3/04;F26B3/347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7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茧 干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蚕茧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茧干燥工艺。
背景技术
蚕茧的干燥是制丝过程中利用热能杀死鲜茧茧腔内的活蚕蛹,并除去适量水分,将鲜茧烘干成为干茧的工艺过程,俗称烘茧。干燥的目的是防止蚕茧贮存期间活蛹化蛾,蚕体遗留的寄生蝇卵出蛆和蛹体腐烂而损坏茧层,同时还使茧层经过热处理后适当改变外层丝胶的易溶性质,增强煮茧抵抗能力,保护茧的解舒,有利于缫丝和贮藏。在蚕茧干燥过程中,应根据蚕茧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温度、湿度和风速,避免丝胶的过度变性,达到适干均匀,保全茧质,蚕茧干燥时通过将蚕茧内部水分扩散通过表面蒸发的方法达到,蚕茧层的水分易于排出,所以蚕茧干燥的关键是使得蚕茧内部蚕蛹体的水分逸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蚕茧干燥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蚕茧干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将鲜蚕,表面清理后,进行称重,然后置于通风处放置2-3小时;
(2)干燥区:干燥过程分为三个干燥区,第一干燥区采用热风定速干燥,风速为0.35m/s,空气相对湿度由12%逐渐递减至6%,然后保持恒定,温度由112℃逐渐递增至120℃,然后保持恒定;第二干燥区采用热风定温干燥,温度为102℃,风速由0.35m/s逐渐递增至0.65m/s,然后保持恒定,空气相对湿度由10%逐渐递减至6%,然后保持恒定;第三干燥区采用热风定湿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为8%,温度由93℃逐渐递减至85℃,然后保持恒定,风速由0.70m/s逐渐递减至0.40m/s,然后保持恒定;
(3)干燥处理:将步骤(1)中的鲜蚕放置到第一干燥区中,放置30-35min后,同时采用微波进行一次处理,处理时间为2-4min,然后继续放置10min,取出鲜蚕,放置到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将鲜蚕放置到第二干燥区中,放置25-28min后,进行辐照处理30-35s,然后继续放置8-10min,取出鲜蚕,放置到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将鲜蚕放置到第三干燥区中,放置10-15min后,采用微波进行二次处理,处理时间为1-2min,然后继续放置15min,然后取出,得到干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干燥区空气相对湿度增减速率为0.5%/min,温度递增速率为0.5℃/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二干燥区风速递增速率为1m/min,空气相对湿度递减速率为0.2%/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三干燥区温度递减速度为1℃/min,风速递减速度为2m/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一次处理微波功率为110W。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二次处理微波功率为80W。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辐照处理采用的60Co-γ射线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60Co-γ射线处理处理剂量为0.28kGy。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通过对鲜蚕进行三阶段的不同干燥处理,能够使得蚕茧内、中、外层落绪显著减少,解舒率显著提高,通过对三个干燥区内风速、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一定二变的交互作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蚕茧的解舒率, 通过在第二干燥区处理时采用辐照处理,对蚕茧洁净成绩具有明显的改善提高,通过第一干燥区、第三干燥区中温度湿度的交互作用协同配合不同功率的微波处理,能够显著改善茧质,提高出丝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蚕茧干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将鲜蚕,表面清理后,进行称重,然后置于通风处放置2小时;
(2)干燥区:干燥过程分为三个干燥区,第一干燥区采用热风定速干燥,风速为0.35m/s,空气相对湿度由12%逐渐递减至6%,然后保持恒定,温度由112℃逐渐递增至120℃,然后保持恒定;第二干燥区采用热风定温干燥,温度为102℃,风速由0.35m/s逐渐递增至0.65m/s,然后保持恒定,空气相对湿度由10%逐渐递减至6%,然后保持恒定;第三干燥区采用热风定湿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为8%,温度由93℃逐渐递减至85℃,然后保持恒定,风速由0.70m/s逐渐递减至0.40m/s,然后保持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3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纳米SiC、Yb增强A356.2合金的方法
- 下一篇:自动卷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