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纤维交错排列的三维触摸感知结构及感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2958.6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0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顺琦;李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汇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于忠洲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纤维 交错 排列 三维 触摸 感知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压电纤维交错排列的三维触摸感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上压电保护层(1)、上横向电极引线层(2)、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下横向电极引线层(4)、中压电保护层(5)、上纵向电极引线层(6)、下压电纤维主动层(7)、下纵向电极引线层(8)以及下压电保护层(9);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由横向间隔设置的压电纤维(11)以及位于相邻压电纤维(11)之间的聚酯隔离条(12)组成;下压电纤维主动层(7)由纵向间隔设置的压电纤维(11)以及位于相邻压电纤维(11)之间的聚酯隔离条(12)组成;压电纤维(11)的极化方向垂直于压电纤维(11)的上下侧面,并在压电纤维(11)的上下侧面上分别设有正电极(13)和负电极(14);上横向电极引线层(2)和下横向电极引线层(4)的引线横向分布,并分别与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上的正电极(13)和负电极(14)相连;上纵向电极引线层(6)和下纵向电极引线层(8)上的引线纵向分布,并分别与下压电纤维主动层(7)上的正电极(13)和负电极(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纤维交错排列的三维触摸感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横向电极引线层(2)、下横向电极引线层(4)、上纵向电极引线层(6)以及下纵向电极引线层(8)上的引线均由主引线以及至少两根分支引线构成;分支引线由主引线引出,并与主引线相垂直;上横向电极引线层(2)和下横向电极引线层(4)上的主引线与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上的压电纤维(11)相平行,分支引线与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上对应位置处的正电极(13)或负电极(1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纤维交错排列的三维触摸感知结构的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由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和下压电纤维主动层(7)上呈横向和纵向分布的压电纤维(11)实时感知按压力,并由正电极(13)和负电极(14)通过上横向电极引线层(2)、下横向电极引线层(4)、上纵向电极引线层(6)以及下纵向电极引线层(8)将实时压电信号传输出去;
步骤2,比较获得横向压电信号最强的压电纤维(11)位置以及纵向压电信号最强的压电纤维(11)位置,将横向压电信号最强的压电纤维(11)与纵向压电信号最强的压电纤维(11)的交叉位置作为实际按压的位置坐标;
步骤3,计算上压电纤维主动层(3)上压电信号最强的压电纤维(11)的压电信号变化率,根据压电信号变化率判断实际按压力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纤维交错排列的三维触摸感知结构的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压电信号变化率由压电信号的峰值除以信号上升时间获得;峰值和信号上升时间由压电纤维(11)的响应曲线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纤维交错排列的三维触摸感知结构的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压电信号变化率判断实际按压力大小具体是:按照压力阈值对实时采集的压电信号变化率进行分级,并输出相应的分级信号用于压力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汇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汇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29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