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2465.2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0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设有多个呈矩阵状排布的子像素区域和位于两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的遮光区域,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对应于所述子像素区域及所述遮光区域,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对应于所述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层对应于所述遮光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层上设置有通孔。本发明能够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必须借助背光源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才能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影像。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1、分别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1上下表面的上偏光片1021和下偏光片1022、以及位于所述下偏光片1022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1一侧的背光源103;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1包括阵列基板1011、彩膜基板1012、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11 和所述彩膜基板1012之间的液晶层1013。
现有结构中的液晶显示器在暗态显示时,经常会出现漏光现象。例如,对于所述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103发出的光线有少部分光不能垂直入射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1,这部分光经过所述下偏光片1022起偏后与液晶层1013中的液晶分子的光轴呈一定角度入射到所述液晶层1013;其中,对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1中的液晶分子,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为暗态显示时,其光轴方向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1排列。由于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特性,这部分斜向入射到液晶层1013的线偏振光会发生双折射效应而形成椭圆偏振光,当其入射到所述上偏光片1021时无法被完全吸收,从而导致了液晶显示器在暗态显示时发生漏光现象,并进一步限制了其对比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改善暗态漏光,提升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设有多个呈矩阵状排布的子像素区域和位于两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的遮光区域,所述第一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对应于所述子像素区域及所述遮光区域,所述第二基板邻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对应于所述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层对应于所述遮光区域,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层上设置有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置有遮光突起物,所述遮光突起物对应于所述遮光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层覆盖于所述遮光突起物上。
其中,所述遮光突起物呈T形,所述遮光突起物的凸出部分凸出于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条状电极,每个条状电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遮光突起物沿所述条状电极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对应于所述遮光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黑矩阵。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公共电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2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三相电缆线束
- 下一篇:汽车配电盒安装结构及汽车配电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