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BOG作制冷剂适用于LNG运输船的BOG再液化回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0300.1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0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平;陈杰;花亦怀;鹿来运;褚洁;苏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刘鑫鑫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冷箱 复热 换热器 回收工艺 压缩冷却 膨胀机 压缩端 压缩机 再液化 节流 预冷 冷却 膨胀机膨胀端 气液分离罐 冷量回收 冷却降温 热效率 工艺流程 储罐 冷量 回收率 能耗 储存 膨胀 返回 重复 保证 | ||
1.一种BOG再液化回收工艺,包括原料BOG的液化回收步骤及制冷剂BOG的膨胀制冷循环步骤:
所述原料BOG的液化回收步骤如下:
原料BOG经过换热器复热后,进入压缩机、膨胀机压缩端压缩冷却后进入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冷却,输入至冷箱中经冷却降温、节流后进入气液分离罐,液相LNG进入储罐储存,实现所述BOG的液化回收;
所述制冷剂BOG的膨胀制冷循环步骤如下:
制冷剂BOG与经复热的原料BOG一起进入压缩机、膨胀机压缩端压缩冷却后进入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冷却,输入至冷箱中进行预冷,预冷后的制冷剂BOG从冷箱中引出,进入膨胀机膨胀端,经膨胀节流降温后,返回冷箱为冷箱提供冷量;经过复热后的制冷剂BOG与经复热的原料BOG重复上述操作,实现所述制冷剂BOG的膨胀制冷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液化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器中,所述原料BOG与所述经压缩冷却后的BOG进行热交换,所述原料BOG复热的同时,所述经压缩冷却后的BOG进一步冷却回收所述原料BOG的冷量,降低系统能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再液化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BOG和制冷剂BOG在所述同一套压缩机中增压至20~35bar,冷却至20℃~45℃后,进入所述膨胀机压缩端进一步压缩,回收系统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再液化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BOG和所述制冷剂BOG进入冷箱中的同一流道进行预冷;预冷后的制冷剂BOG从冷箱引出,进入所述膨胀机膨胀端,经膨胀节流降温后,返回冷箱提供冷箱;预冷后的原料BOG在所述冷箱中进一步液化为LNG。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再液化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液化的LNG后经过J-T阀节流后进入所述气液分离罐,分离后的气相BOG返回冷箱复热并回收冷量,降低系统能耗,液相LNG返回储罐储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液化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相BOG经过冷箱复热并回收冷量后,经过组分在线分析仪检测,气相BOG中氮气含量高于设定值时通过放空管线排放;气相BOG中氮气含量低于设定值时,气相BOG返回压缩机入口吸入罐,回收全部BOG,减少BOG排放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03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设备
- 下一篇:一种采用液氮高效回收高价值余气的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