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16397.9 申请日: 2017-05-08
公开(公告)号: CN107227458A 公开(公告)日: 2017-10-03
发明(设计)人: 崔岩;虞梦琳;曲天良;刘兵;孔祥新;谷旺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23C28/00 分类号: C23C28/00;G01C19/5691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代理人: 温福雪,侯明远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波动 陀螺 压电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及其设计方法,主要是结构优化、改进以及工艺制作,属于执行器、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锆钛酸铅(PZT)材料是一种具有高机电常数、高介电常数和高剩余极化强度的功能材料,因其具有介电、压电、铁电等优异特性,目前已成为制备MEMS与纳米器件的主要材料,同时PZT材料易于半导体工艺相集成,可用于制作传感器、铁电存储器、微型压电驱动装置和声表面波器件等。

PZT材料存在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也是压电执行传感器的工作基础。通过正压电效应,可以将材料的变形以材料表面产生的电荷输出量来表征。利用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可以将施加在材料的电信号转化为材料本身的变形量。杯形波动陀螺是一种固体固体波动陀螺,利用杯形谐振谐振子固体弹性波动、以及压电驱动和检测技术,实现对角速度的测量。杯形波动陀螺具有精度高,能耗小,且使用寿命长,抗冲击性能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经过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组合式石英杯形波动陀螺谐振子(专利号:CN102353369A)详细介绍了杯形波动陀螺谐振子的详细组成情况,八个独立的压电电极贴附在石英谐振子的底面。在论文杯形陀螺压电片粘结胶层对谐振子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Zhu B.Research on Adhensive Layer and Its Effects on Vib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onator and PZT of Cupped Gyro[J].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Actuators,2011,24(9):1248-1252.)也详细探讨了粘结压电片的胶层对杯形波动陀螺的影响。由于压电电极与石英基底之间有胶层的存在,属于柔性连接,胶层的位置、材料、厚度以及胶层的均匀性对谐振子的输入增益以及能量传递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压电电极制作方法,使其避免或减少上述因素的对陀螺仪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石英基底上的压电电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无需使用胶层黏贴压电电极,避免上述因素对陀螺仪性能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为三层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公共底电极、PZT层和顶电极;为了保证杯形波动陀螺谐振子的质量平衡,同时也结合MEMS工艺中的相关尺寸补偿,公共底电极主体为八个矩形电极块,通过圆环结构将八个矩形电极块连为一体结构,且材料、厚度均相同;PZT层的结构与公共底电极的结构相同,在PZT层的圆环结构上设有8个引线孔,每两矩形电极块之间设有一引线孔;顶电极为八个矩形电极块,其溅射于PZT层的对应矩形电极块处,矩形电极块的端部设有顶电极引线位置。

杯形石英基底表面镜面抛光,底电极通过端部Pt连接,称为公共电极,且位于PZT层和石英基底之间,PZT层的形状与信号电极的形状相同。

所述压电电极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驱动,激励石英谐振子进入驱动模态,驱动模态与敏感模态相互匹配,采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检测。本专利的压电材料是PZT层。

一种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杯形波动陀螺的谐振子底面进行抛光、清洗、甩胶、光刻和显影;

第二步,在谐振子底面先溅射一层30~50nm Ti层、再溅射一层150~200nmPt层,去胶并剥离溅射的Ti、Pt层,得到公共底电极;

第三步,清洗第二步制得的谐振子底面表面,并制备PZT前驱液;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谐振子底面制备PZT薄层,经过多次重复操作,得到PZT层;

第四步,在PZT层表面进行甩胶、光刻和显影,并溅射Pt层,去胶并剥离,去除电极之外多余的Pt层,得到顶电极;

第五步,在顶电极的表面,甩胶、光刻和显影,并利用PZT腐蚀液腐蚀多余的PZT,形成所需图案的PZT层,同时露出底电极引线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杯形波动陀螺谐振子的压电电极结合MEMS加工工艺进行制作,在杯形波动陀螺仪谐振子的压电电极加工制作中,改变原有的压电电极采用胶粘的方式,将原来的柔性连接改为刚性连接,同时减小压电电极尺寸和位置误差,加工工艺可以重复进行,避免胶层和压电电极尺寸和位置精度对陀螺仪性能的影响,提高了压电电极对振动的灵敏度和能量传递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压电电极的公共底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3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