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6397.9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崔岩;虞梦琳;曲天良;刘兵;孔祥新;谷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8/00 | 分类号: | C23C28/00;G01C19/5691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动 陀螺 压电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电极为三层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公共底电极、PZT层和顶电极;公共底电极的主体为八个矩形电极块,通过圆环结构将八个矩形电极块连为一体结构,材料和厚度均相同;PZT层的结构与公共底电极的结构相同,在PZT层的圆环结构上设有8个引线孔,每两矩形电极块之间设有一引线孔;顶电极为八个矩形电极块,其溅射于PZT层的对应矩形电极块处,矩形电极块的端部设有顶电极引线位置。
2.一种基于杯形波动陀螺的压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杯形波动陀螺的谐振子底面进行抛光、清洗、甩胶、光刻和显影;
第二步,在谐振子底面先溅射一层30~50nm Ti层、再溅射一层150~200nmPt层,去胶并剥离溅射的Ti、Pt层,得到公共底电极;
第三步,清洗第二步制得的谐振子底面表面,并制备PZT前驱液;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谐振子底面制备PZT薄层,经过多次重复操作,得到PZT层;
第四步,在PZT层表面进行甩胶、光刻和显影,并溅射Pt层,去胶并剥离,去除电极之外多余的Pt层,得到顶电极;
第五步,在顶电极的表面,甩胶、光刻和显影,并利用PZT腐蚀液腐蚀多余的PZT,形成所需图案的PZT层,同时露出底电极引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63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核辐射复合材料
- 下一篇:镁铝合金外壳、终端及镁铝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