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隧道照明用扁平电缆及分支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4779.8 | 申请日: | 2017-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6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贾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淦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8;H01R11/20;H01R12/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电缆 分支模块 高铁隧道 预分支电缆 照明用 传统做法 分支接头 分支连接 控制线芯 现场安装 预先测量 照明干线 专业技工 敷设 分支线 磕碰 护套 绝缘 | ||
高铁隧道照明用扁平电缆及分支模块,其改变高铁隧道照明原有采用预分支电缆等传统做法,使用带控制线芯的扁平电缆作为照明干线,敷设后在需要的位置安装分支模块,这样无需预先测量,节省大量分支线,也避免了预分支电缆安装中的磕碰和剐蹭、分支接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使用扁平电缆和分支模块,现场安装时无需剥开外护套和绝缘,1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分支连接,并且无需专业技工即能完成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配电领域,具体系高铁隧道照明用扁平电缆及分支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高铁隧道照明多采用预分支电缆,这样就需要预先测量。高铁隧道左右两侧交叉设置避车洞,要求照明灯具安装于一侧避车洞中轴线上方,另相邻两避车洞之间,按对面避车洞中轴线在本侧增设一个照明灯。高铁隧道很多都是穿越大山,由于地质的原因,避车洞的间距不一致,洞宽也相差较多,这就给测量带来很大困难。由于测量、制造的误差,即使加大分支长度,各个分支接头也很难准确定位在灯具位置。另外,由于预分支电缆在制造时需要多次收放线,还需要人工剥开护套和绝缘进行操作,这样无疑会对电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增大故障几率。再有,预制分支电缆上预制数十个分支接头和较长的分支线,给制造、包装、运输和安装带来困难,也不可避免地在这些环节给电缆带来磕碰、剐蹭等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高铁隧道照明用扁平电缆及分支模块,改变传统做法,在扁平电缆敷设后,使用分支模块现场快速安装。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下面的技术方案:
高铁隧道照明用扁平电缆,在导体外挤出交联聚乙烯绝缘制成绝缘线芯,多根绝缘线芯平行排列后挤出聚烯烃外护套,其导体为直径0.15-0.4mm镀锡铜线绞合而成,共设置五根电源线芯和两根控制线芯,按控制线芯之一、控制线芯之二、地线、零线、C相、B相、A相次序从左至右平行排列,成品截面呈扁平状,两端为大小不一的半圆形。
所述的控制线芯,用于在整段照明线路两端均可控制照明灯具的开关。
分支模块,用于在扁平电缆上引出单相电源供给照明灯。其包含上盖、底壳、旋转轴、引出插座、铜连接件、尖头螺钉及压板。
由于照明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而灯具供电仅需单相电源,为保持三相平衡,分支模块有A相分支模块、B相分支模块、C相分支模块三种形式,其上盖上零线铜连接件腔和地线铜连接件腔的位置是相同的,差别仅在于上盖上相线铜连接件腔的位置变化,以保证对应的分支模块中,相线铜连接件腔中铜连接件的尖头螺钉在现场安装后刺入对应的相线导体,A相分支模块刺入A相导体、B相分支模块刺入B相导体、C相分支模块刺入C相导体。
所述的上盖,其上设置插座安装孔、三个铜连接件腔、三个尖头螺钉过孔、卡钩,安装有引出插座、三个铜连接件、三个尖头铜螺钉、三段连接导线和压板。
所述的底壳,其上设置卡扣。
所述的压板,在三个铜连接件植入上盖的铜连接件腔,并用3段导线分别连接三个铜连接件和引出插座的三个插孔后,压住铜连接件与上盖组成一体,其上设置3个尖头螺钉过孔。
所述的铜连接件,其上设置螺纹孔,出厂前将其植入上盖的铜连接件腔,旋入尖头螺钉并通过导线与引出插座的插孔相连,现场安装后,其上尖头铜螺钉刺穿护套和绝缘与导体相连,使导体和插孔构成一个连接通路。
本发明采用上述之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无需预先测量,扁平电缆敷设后,现场制作分支连接,节省大量分支线。
现场安装无需剥开外护套和绝缘,1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分支连接,并且无需专业技工即能完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淦,未经贾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4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