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龙卷风效应的复合净化型抽油烟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2871.0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4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甘念重;余俊伟;樊思明;贾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潘杰,胡艺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龙卷风 效应 复合 净化 抽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烟机,特别是指一种基于龙卷风效应的复合净化型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是室内主要污染物,油烟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室内油烟的捕集主要依靠抽烟烟机来完成,对于抽油烟机的研究设计而言,提高抽吸效率及降低其能耗及噪声一直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传统抽油烟机的吸油烟过程可近似看作点汇式抽吸,这种抽吸方式由于其吸气过程中气流能量的快速衰减导致吸气影响区域很小,因此无论其采用顶吸式还是侧吸工作,其抽吸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吸油烟率仅能达到30%至70%。而如若通过一味提高进风量来达到较好的吸排效果则会因为吸入气体中空气百分比的增加造成产品耗能高、噪声大的缺陷。
因此,为解决传统抽油烟机的上述问题,本项目组设计了一种基于人造龙卷风效应的复合净化型环保抽油烟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龙卷风效应的复合净化型抽油烟机,抽吸效率高、能量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龙卷风效应的复合净化型抽油烟机,包括主叶轮组件,以及连接于主叶轮组件的电机和电离装置,还包括辅叶轮组件,辅叶轮组件的出风口连接多通管的进风口,主叶轮组件的下端口设有旋流罩,旋流罩包括筒体和裙部,筒体上设有数个窗口,每个窗口连接一个通风管路的一端,各个通风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多通管的一个出风口。
较佳地,主叶轮组件包括主叶轮蜗壳,和设置在主叶轮蜗壳中的主叶轮;辅叶轮组件包括辅叶轮蜗壳,和设置在辅叶轮蜗壳中的辅叶轮。
较佳地,电机为同轴电机。
较佳地,主叶轮和辅叶轮同轴设置,主叶轮和辅叶轮由同一电机驱动旋转。
较佳地,窗口设有向外伸出的进风管道,窗口通过进风管道连接通风管路。
较佳地,进风管道用于连接通风管路的端口处设有进风接口。
较佳地,多通管包括五通管,五通管包括一个进风口和四个出风口,筒体上所开设窗口的数量、通风管路的数量与出风口的数量相同。
较佳地,各个窗口以筒体的中轴线为中心沿筒体周向均布设置。
较佳地,筒体上部内径与主叶轮蜗壳下端口内径相同。
较佳地,电离装置的出口处设有紫外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主叶轮产生上升气流,旋流罩通过进风接口、进风管道、通风管路和五通管从辅叶轮收集的气流,进而输出具有切向的流速的气流,此流速与上升气流的轴向流速合成,使油烟同时具有轴向上升的速度和切向旋转的速度,达到像龙卷风一样旋转上升的效果。使油烟机的抽吸效率提高。装在主叶轮后方的吸附装置将有油烟中可吸附的大颗粒物质吸附并收集到废物收集装置中。电离装置继续净化油烟,将可电离的颗粒电离并聚集起来,也收集到废物收集装置中。紫外线净化装置则对油烟中的细菌进行杀灭,使油烟更为干净。该型抽油烟机中所述的技术条件先均以达到,生产成本并不高,推广应用将十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卸下通风管路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叶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叶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旋流罩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旋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主叶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主叶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通管,2-电机,3-辅叶轮蜗壳,4-主叶轮蜗壳,5-旋流罩,6-紫外净化装置,7-电离装置,8-辅叶轮,9-通风管路,10-主叶轮,11-筒体,12-进风管道,13-进风接口,14-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基于龙卷风效应的复合净化型抽油烟机,包括主叶轮组件,以及连接于主叶轮组件的电机2和电离装置7,电离装置7的出口处设有紫外净化装置6。
还包括辅叶轮组件,辅叶轮组件的出风口连接多通管1的进风口,主叶轮组件的下端口设有旋流罩5,旋流罩5包括筒体11和裙部14,筒体11上部内径与主叶轮蜗壳4下端口内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2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充分搅拌的竖式混凝土搅拌机
- 下一篇:角度可调的脱模剂喷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