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稀疏编码的自然图像压缩感知重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6725.7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4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生;高海涛;石光明;谢雪梅;李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图像 变换系数 观测向量 重建 观测数据 模型参数 稀疏编码 压缩感知 迭代阈值法 正交变换域 测试 计算参数 图像变换 图像分块 系数重建 逆变换 上变换 残差 可用 重构 恢复 保存 清晰 重复 更新 | ||
1.基于深度稀疏编码的自然图像重建方法,包括:
(1)模型训练步骤:
(1a)输入多张图片,并从这些图片中取n个训练图像块X;
(1b)对(1a)中的n个训练图像块X进行压缩感知观测,得到n个观测系数Y,并用这些训练图像块与对应的观测系数组成n个训练样本对:
{(X=x1,x2,...,xn-1,xn),(Y=y1,y2,...,yn-1,yn)},
所述对(1a)中的n个训练图像块X进行压缩感知观测,其实现如下:
(1b1)对每个图像块数据xi进行PCA变换,得到变换系数:其中,Ψ和Ψ-1分别表示PCA正变换及其逆变换,同时由于PCA变换的正交性,满足ΨΨ-1=ΨΨT,则有,ΨT表示PCA正变换矩阵Ψ的转置;
(1b2)按照压缩感知观测模型对每个图像块进行观测,得到观测数据:其中A=ΦΨT,矩阵Φ为欠采样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向量w为具有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
(1c)设置模型训练次数K=100,每次从Y、X中随机选取r个训练样本yr、xr,并采用梯度下降法进行训练,每次训练的截止条件flag为迭代50次模型误差值不衰减;
(1d)设置稀疏编码算法的参数,初始化迭代次数T=10,并令初始变换系观测数据残差vt=y,其中为第t次迭代计算的训练图像块变换系数,vt为第t次迭代的观测残差;
(1e)计算第t+1次迭代的训练图像块变换系数:其中为第t次迭代的变换系数,ATCtvt为第t次迭代的观测残差的变换系数,AT是观测矩阵A的转置,Ct是第t次待优化的参数矩阵,为第t次迭代的阈值,αt是第t次更新的标量参数值,M是观测数据y的维度,||vt||2表示vt的二范数,ηst(·)是阈值收缩函数;
(1f)计算第t+1次迭代的观测残差:其中,bt+1vt是Onsagercorrection项:
(1f1)先将中大于零的系数置为1,再对其按列求平均值,得到的零范数最后计算权重bt+1:
其中,N是变换系数的维度,M是观测残差vt的维度;
(1f2)将权重bt+1与观测残差vt进行点乘,得到Onsager correction项的矩阵bt+1vt;
(1g)循环执行T次(1e)—(1f)得到变换系数
(1h)当(1g)得到的变换系数满足迭代截止条件flag时,保存本次训练的模型参数;
(1i)循环执行K次(1d)—(1h),完成模型训练;
(2)测试步骤:
(2a)将观测数据ytest以及通过模型训练得到的T个参数矩阵和标量参数值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得到与输入观测数据ytest对应的测试图像变换系数
(2b)对变换系数做PCA逆变换,得到与观测数据ytest对应的图像Img:其中,Ψ-1表示PCA逆变换矩阵;
(2c)根据PCA变换具备正交性而存在的ΨΨ-1=ΨΨT关系,将与观测数据ytest对应的图像Img改写为:完成对观测数据ytest的自然图像重建,其中,ΨT表示PCA正变换矩阵Ψ的转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67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