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2638.4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方龙;席玉坤;王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入式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
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所述入光面接收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所述出光面出射光;
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荧光粉和分散介质,所述荧光粉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所述荧光粉接收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光,并转换成预设波长的光出射;其特征在于,
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处的荧光粉的数量变少;
所述荧光粉为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包括绿色量子点,所述发光元件为蓝光发光元件,并且所述蓝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内的分散介质具有连续性,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的荧光粉数量分布具有连续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的厚度越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厚度按照线性比例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最厚处的厚度为25至2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内各处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各处的厚度相同,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整体趋势上,荧光粉的浓度越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成多个波长转换单元,所述荧光粉和所述分散介质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的波长转换单元的体积越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沿着厚度方向离所述出光面的距离越远处的横截面在所述出光面上正投影的面积越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通过涂覆方式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发光面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子凹槽,所述多个子凹槽内设置有波长转换层,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子凹槽内的波长转换层内的荧光粉的浓度降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外围,用以保护所述荧光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与所述分散介质的材料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26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