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9989.4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熊计;郭智兴;刘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1/05;B22F3/10;C23C8/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石墨 硬质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在550~700℃保温1~2h,形成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硬质合金坯体;然后无定形Si‑C‑O包覆TiH2的核/壳结构粉末,厚度小于3nm、层数小于3层且比表面积大于250m2/g的石墨烯,NaHCO3三种物质按重量百分比2:3:1混合配制出含氢渗碳介质;再将生坯埋入含氢渗碳介质中的并在5~15MPa压力下紧实;最后进行液相烧结,制备出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工艺存在的晶粒长大严重、渗碳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在烧结过程中实现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制备方法,属于硬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硬质合金的成分和性能从表到里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使得传统硬质合金材料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新型材料制备技术,通过改变硬质合金微观结构的分布特征,可解决硬质合金中存在的这种内部矛盾。通过表面渗碳,就可以使用其表面实现自润滑,提高其表面摩擦磨损性能。
CN104493161A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在真空烧结炉中渗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每件硬质合金脱碳制品单件放入存有渗碳混合料的包套中,硬质合金脱碳制品被渗碳混合料包覆,系紧包套袋口后,放入冷等静压机中通过压制工艺进行压制,形成压坯块;b.去除压坯块表面的包套,再将压坯块放入真空烧结炉中进行渗碳烧结;c.渗碳烧结完成后,去除包覆在硬质合金脱碳制品表面的渗碳混合料包覆物;d.在去除硬质合金脱碳制品表面的渗碳混合料包覆物后,对硬质合金脱碳制品进行喷砂处理,去除的渗碳混合料作均匀化处理后另存保管。CN104404283A涉及一种直接添加难熔金属制备梯度硬质合金的方法,将含有难熔元素的贫碳硬质合金粉末压制成形后,真空烧结,得到贫碳预烧结基体后,在氢气气氛中于1400~1460℃进行渗碳处理40~240分钟,碳源选自致密结晶状石墨、鳞片状石墨、隐晶质石墨中的至少一种得到梯度硬质合金。
但是,上述方法是在硬质合金烧结完成后再进行渗碳处理,渗碳时间长效率不高且硬质合金材料容易出现晶粒长大。因此,寻找简单可靠的渗碳技术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制备时,“烧结+渗碳”工艺存在的晶粒长大严重、渗碳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先将制备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硬质合金坯体,再将无定形Si-C-O包覆TiH2的核/壳结构粉末、石墨烯、NaHCO3混合行星球磨时均匀混合形成含氢渗碳介质,然后将多孔生坯放入渗碳介质中并进行紧实,最后进行液相烧结时实现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
本发明的一种表面富石墨相的硬质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含以下步骤:
(1)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硬质合金坯体制备:称取各种原料粉末配料,按重量百分比Co占3~20wt%,Mo占0~5wt%, W占1~5wt%,WC为余量;将称取的粉末混合并经过球磨、过滤、干燥、掺成型剂、压制成型得到硬质合金生坯;硬质合金生坯在真空烧结炉中升温到550~700℃,升温速度为1~5℃/min,真空度为5~15Pa, 并保温1~2h,形成含碳化物形成元素的硬质合金坯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9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