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9930.5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4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峰;马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组件 具有 穿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穿刺器的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膜,其包括密封孔,所述密封膜对插入所述密封孔的器械进行密封;密封保护件,与所述密封膜邻近设置,用于保护所述密封膜避免所述密封膜被所述器械损坏,所述密封保护件包括至少一个压贴板;所述压贴板包括近端开口和远端孔,以及从所述近端开口延伸至所述远端孔的保护壁;所述保护壁包括至少两个从所述远端孔横向延伸的狭缝,所述狭缝可允许所述保护壁发生形变以使所述远端孔扩张,从而便于所述器械从所述远端孔中穿过。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器的密封组件,能有效保护所述密封膜、避免所述密封膜被所述器械的锋利边划破或撕裂,且所述密封保护件的保护壁结构简单,数量少,从而使得装配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密封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一种微创手术中(尤其是硬管腔镜手术),用于建立进入体腔的人工通道的手术器械。通常由套管组件和穿刺针组成。其临床的一般使用方式为:先在患者皮肤上切开小口,再将穿刺针贯穿套管组件,然而一起经皮肤开口处穿透腹壁进入体腔。一旦进入体腔后穿刺针被取走,留下套管组件作为器械进出体腔的通道。
在内窥镜手术操作中,通常将吹注流体(例如二氧化碳或盐水)注入到患者体腔中,借此为要实行的手术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间。吹注的体腔通常处于一定的压力下,可称之为气腹状态。为了维持气腹状态以确保手术正常进行,套管组件需要配备密封组件,密封组件通常在内窥镜器械置于套管内时防止吹注流体泄漏。
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膜组件,其中密封膜组件包括密封膜和密封膜保护件。密封膜保护件用于保护密封膜以避免密封膜被手术器械损坏,其包括压贴板。当手术器械进入套管组件时,手术器械的前端进入密封组件的中心孔并推挤压贴板,使得中心孔的孔径扩张从而允许手术器械的管状组件进入,管状组件进入套管组件内以后,压贴板周向环箍管状组件,以配合其他密封组件维持气腹状态。在现有技术中,密封膜保护件一般包括四块压贴板,每块压贴板呈90°到180°的扇面,四块压贴板顺序交叠和搭接,即第一压贴板的第一部分放置在第二压贴板的第二部分之上,第二压贴板的第一部分被放在第三压贴板的第二部分上,第三压贴板的第一部分被放在第四压贴板的第二部分上,第四压贴板的第一部分被放在第一压贴板的第二部分上,从而围成具有中心孔的圆环形保护面。在这样的设计中,装配工艺比较复杂。
四块压贴板的结构比较复杂,压贴板数量多,制作成本较高;而压贴板的装配工艺比较繁冗,对操作人员的熟练度要求较高。鉴于上述缺点,需要从简化结构和装配工艺的角度出发,针对密封膜保护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穿刺器的密封组件,其能够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和简化的装配工艺实现密封及密封保护的功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穿刺器的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膜,其包括密封孔,所述密封膜对插入所述密封孔的器械进行密封;密封保护件,其与所述密封膜邻近设置,用于保护所述密封膜避免所述密封膜被所述器械损坏,所述密封保护件包括至少一个压贴板;所述压贴板包括近端开口和远端孔,以及从所述近端开口延伸至所述远端孔的保护壁;所述保护壁包括至少两个从所述远端孔横向延伸的狭缝,所述狭缝可允许所述保护壁发生形变以使所述远端孔扩张,从而便于所述器械从所述远端孔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壁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保护壁和第二保护壁,所述第一保护壁呈锥形,所述第二保护壁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壁的弧度为360度。
优选地,所述压贴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保护壁,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保护壁之间形成缺口。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保护壁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壁上。
优选地,所述压贴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保护壁,每个所述第二保护壁的弧度为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