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雾滴荷质比测量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9823.2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4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贞涛;夏磊;董凯;詹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9/24 | 分类号: | G01R2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雾滴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雾化领域,具体是雾化雾滴荷质比的测量技术,应用于农药喷洒、生物质谱以及雾化燃烧脱硫除尘等各个领域。
背景技术
静电雾化能够产生带电的细小雾滴,雾滴荷质比是衡量雾滴带电量的重要参数,它对雾滴的运动、变形以及在表面特性等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雾滴的荷质比测量一般采用接触法测量,通过捕集荷电雾滴群获得雾滴的荷电量,并通过天平或流量法等测量荷电雾滴群的质量,从而获得雾滴的荷质比。如中国专利号为2012104576336、名称为“静电喷雾荷质比测量装置”的文献中公开的装置,通过减少荷电雾滴撞击集液筒内筒壁后反弹而造成荷电雾滴的再次测量和逃逸产生的电荷误差,实现对荷电雾滴或粒子荷质比的测量。再中国专利号为2013106901882、名称为“喷杆式多喷头静电喷雾荷质比测量设备” 的文献中公开的设备,通过对喷杆上的多个喷头的荷电雾滴荷质比进行测量。尽管这些测量装置或设备都能获得雾滴的荷质比,但都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雾滴荷电量是通过一定的装置收集荷电雾滴的电荷,难以完成雾滴全部带电量的收集,特别是对于导电性较差的雾滴,电荷更是难以收集。2)进行荷电荷质比的测量过程中,荷电雾滴难以完全收集并且质量或流量的测量亦存在误差,影响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雾滴荷质比采用接触式方法测量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一种单雾滴荷质比的测量装置及方法,能收集到雾滴的全部带电量,测量精度高。
本发明一种单雾滴荷质比测量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上电极板接地,下电极板连接高压电源,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产生电场,上电极板的上方布置一个雾滴速度与粒径测量装置,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的一侧布置一个光源、另一侧布置一个高速数码相机,上电极板中心区域开有一个能容许单个雾滴通过的圆孔,单个雾滴在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场力垂直向上且大于单个雾滴的重力。
所述一种单雾滴荷质比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高压电源、光源、高速数码相机和雾滴速度与粒径测量装置,单个雾滴通过圆孔向下滴入电场中,雾滴速度与粒径测量装置测量得到单个雾滴的速度v和粒径d;
B)高速数码相机记录雾滴轨迹图像,获得单个雾滴下降的最大距离ym;
C)将单个雾滴的速度v和粒径d以及下降的最大距离ym通过公式和计算出荷质比Aq;cq是单个雾滴的荷电量,rd是单个雾滴的密度;E0是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m是单个雾滴的质量。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的优点是:
本发明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通过PDPA测量单个雾滴的粒径和速度,采用高速数码相机测量具有一定速度的单个荷电雾滴在均匀电场中的最大下降距离,无需直接测量雾滴的质量,可以准确获得雾滴的质量,进而获得雾滴的荷电量和荷质比。能准确测量导电性较差的液体的荷质比,有效避免了雾滴电量释放过程以及测量电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单雾滴荷质比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源;2.上绝缘板;3.上板电极;4.雾滴;5.圆孔;6.雾滴速度与粒径测量装置;7.高速数码相机;8.下电极板;9.下绝缘板;10.高压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单雾滴荷质比的测量装置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电极板,分别是上电极板3和下电极板8,上电极板3和下电极板8之间的垂直间距为h,上电极板3和下电极板8之间的垂直间距可以调整。
上电极板3的上表面紧贴一块上绝缘板2,上绝缘板2能屏蔽上电极板3上方的干扰。下电极板8的下表面紧贴一块下绝缘板9,下绝缘板9能屏蔽下电极板8下方的干扰。
上电极板3接地,为零电极。下电极板8连接高压电源10,高压电源10的电压可以调节。这样,在上电极板3和下电极板8之间产生电场强度为E0的均匀电场。在上电极板3和上绝缘板2的中心区域开有一个圆孔5,圆孔5能容许单个雾滴4(或液滴)通过,单个雾滴4通过此圆孔5向下滴入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0的均匀电场的方向垂直向上,与雾滴4的重力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9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