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3119.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1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川;魏涛;申志远;王冬雪;胡海彬;王启立;刘颀;薛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4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李志鸿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液卷吸 混合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包括工作腔、进气管、排气管和风机,进气管和排气管设置于工作腔的上部,排气管与风机连接;所述工作腔内盛装净化液,并通过风机形成负压环境;所述进气管安装于工作腔的中心,其底端正对且接近净化液的液面,工作腔以进气管为中心分隔成两个腔体;其特征在于,各腔体内,由液面向排气口的方向顺次设置卷吸腔和净化腔;所述卷吸腔与进气管底端连接,其入口连通进气管,出口指向工作腔的一侧,并与工作腔侧壁之间留有气流通道;所述卷吸腔由气相分流增压装置、两相导流装置和耳型板组成,所述气相分流增压装置为等腰三角形折板,其两边为内凹的弧形边,顶端正对进气管的出口;所述两相导流装置为S型折板,对称设置在气相分流增压装置的外侧,底边伸入到液面内,其上部设有小孔,中间部分为实体导流板,下部均布直径较大的孔;所述耳型板固连在进气管的底口,其曲率较大的一端与进气管连接,使进气通道 的末端向两侧平滑过渡,分别与气相分流增压装置的弧形边形成气流通道,引导烟气切向激发液面形成捕集体,另一端向其工作腔一侧延伸,并在端部垂直连接一直角折板;所述净化腔由耳型板和M型脱水板组成,M型脱水板设置于耳型板的上方,其两端与工作腔固定,一侧与工作腔连接,另一侧连接折板,并与进气管之间留有气流通道;所述液面下设置液相稳流装置,其纵截面为正曲边梯形,两曲边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上面均布透水孔,液相稳流装置的两端与工作腔侧面固连,使工作腔形成左右两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液面的距离为±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末端与气相分流增压装置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切向与液面成30~45°夹角,引导烟气切向激发液面,形成捕集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导流装置的底边缘浸入液面20-30厘米,为净化液面的稳定提供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导流装置上部小孔的直径为0.6-1cm,孔隙率10%~2%;下部孔的直径为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型板的上面分别设置斜拉板,斜拉板的底边与耳型板顶面固连,两个斜拉板的顶边相交并与进气管连接,斜拉板的两端与工作腔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脱水板距卷吸腔顶部25-30cm处设置,M型脱水板的折板长5-8cm,对卷吸腔过来的气体和液体进行收集,达到脱水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对称设置在进气管的两侧,其顶端相交并连接风机。
9.利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气液卷吸的混合装置进行气液卷吸的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在双工作腔的气液卷吸混合装置中,风机运行,使工作腔保持负压,带动烟气气流从中间进入;经过两相导流装置与气相分流增压装置引导气流冲击液面,并将激发的液相以卷吸形式携带进入卷吸腔,达到气液充分混合的效果;
2)气液混合物在卷吸腔中运动时,一部分从卷吸腔上部流过,经过耳型板的直角折板后,气液混合物改变原有分布形态和流动性,以扰流方式越过直角折板,强化气液的混合效果;一部分从卷吸腔下部流过与两相导流装置上部的带孔板及中间的导流板接触,气液混合物在经过导流板和带孔板时,液相在高速情况下被切割而细化,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强化混合效果;两相导流装置下段的带孔板为净化液液面在左右两腔室内流动提供阻力,使气流激发液面时液面保持相对稳定,保证了净化液捕集体的激发频率;
3)然后气流通过净化腔再通过M型脱水板脱水,形成洁净气流被风机抽出;
4)液面下的液相稳流装置平衡气液卷吸时液面两端的压差,进一步稳定气流激发液面时液面的稳定性,保证了捕集体激发的频率,压缩捕集体与烟气混合过程的非耦合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31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精密水质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