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格列本脲在制备防护放射性肺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3554.0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2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明;高福;刘虎;张沛;李百龙;杨彦勇;杜继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64 | 分类号: | A61K31/64;A61P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防护 放射性 损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护放射性肺损伤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护放射性肺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由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格列本脲能明显减轻照射引起的血管内皮的破坏程度,从而抑制了红细胞渗出增加,减轻了照射后肺部出血的情况;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格列本脲能够减少细胞照后凋亡率,改善增殖抑制情况。说明照前运用格列本脲能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为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防护放射性肺损伤提供了新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护放射性肺损伤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含有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核辐射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的几率大大增加,辐射损伤及防护更加受到学界及公众的关注。在核战争、核事故等突发情况下,相关人员暴露在大剂量照射下可发生急、慢性放射病,其中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因其发生率高、难预防、难治疗而日益受到关注。
此外,放射性肺损伤亦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胸部肿瘤放疗时有29.3%病人伴有放射性损伤发生,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药物或方法,在军事医学领域和肿瘤放疗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高能射线的电离作用活化机体内的水分子,进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ROS),对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组织实质细胞造成损害,最终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参见文献:Zhang Y,Zhang X,Rabbani ZN,JacksonIL,Vujaskovic Z.Oxidative stress mediates radiation lung injury by inducingapoptosis.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3(2):740-8)。
目前对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药物主要为活性氧(ROS)清除剂(如W2721),以及抗炎药物(如激素)。但这些药物往往副毒作用较大,且缺乏特异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找到一种新的、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特异性强的治疗药物,是目前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CAS登录号10238-21-8)是一种经典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作用靶点为ATP敏感钾离子通道(ATP 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通道)。过去对于格列本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上(参见文献:Riefflin A,Ayyagari U,Manley SE,Holman RR,Levy JC.The effect of glibenclamide on insulinsecretion at normal glucose concentrations.Diabetologia.2015;58(1):43-9.)。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格列本脲可通过靶向KATP通道进而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参见文献:LiDL,Ma ZY,Fu ZJ,et al.Glibenclamide decreases ATP-induced intracellularcalcium transient elevation via inhibi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mitochondrial activity in macrophages.PLoS One.2014;9(2):e89083.)。
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格列本脲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防治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的新的医药用途,以及含有格列本脲或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35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