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证书的数据加/解密方法和装置、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898.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5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朝辉;杜峰;薛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0 | 分类号: | H04L9/30;H04L9/32;H04L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证书 数据 解密 方法 装置 终端 | ||
1.一种无证书的数据加/解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密端通过解密端获取密钥生成中心公开的系统参数,生成加密公钥和解密私钥的密钥对;所述密钥生成中心公开的系统参数为E,e,P1,P2,[s]P1,H,KDF,MAC;其中,E为密钥生成中心选择的一条椭圆曲线;e为双线性对;P1和P2为点群G1和G2中的两个点;G1和G2为椭圆曲线E上的两个阶为素数q的点群;s为主私钥,其为随机选择的0到q之间的整数;[s]P1为s个P1相加;H为映射函数,其将一个比特串O映射到[1,q-1]上;KDF为标准的密钥派生函数;MAC为标准的消息认证码函数;
利用随机数、所述系统参数和解密端的标识ID_B生成基于标识加密方法的加密密钥U,以及利用所述随机数、所述加密公钥生成基于公钥加密方法的加密密钥V,并使用所述加密密钥U、加密密钥V和密钥派生函数KDF派生数据加密密钥对消息M进行加密,生成消息M的加密密文;其中,所述密钥派生函数KDF的派生输入包含加密密钥U和加密密钥V的拼接;
通过所述解密端利用所述系统参数、标识ID_B对应的标识解密私钥D_B和所述解密私钥对所述加密密文进行解密;
其中,所述加密端通过解密端获取密钥生成中心公开的系统参数,生成加密公钥和解密私钥的密钥对的步骤,包括:
所述加密端通过解密端获取密钥生成中心公开的系统参数为E,e,P1,P2,[s]P1,H,KDF,MAC;
通过解密端随机选择0xq的整数x,将所述x作为所述解密私钥;
通过解密端选择G1中的一个点F1,计算[x]F1,将[x]F1作为所述加密公钥,且所述F1=P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证书的数据加/解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密端的标识解密私钥D_B为:
D_B=[s/(H(1||ID_B)+s)]P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证书的数据加/解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随机数、所述系统参数和解密端的标识ID_B生成基于标识加密方法的加密密钥U,以及利用所述随机数、所述加密公钥生成基于公钥加密方法的加密密钥V,并使用所述加密密钥U、加密密钥V和密钥派生函数KDF派生数据加密密钥对消息M进行加密,生成消息M的加密密文的步骤,包括:
计算整数h1=H(1||ID_B);
计算解密端的公钥Q_B=[h1]P1+[s]P1;
产生随机数r∈[1,q-1];
计算X=[r]Q_B,将X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C1;
计算Y=[r]F1,将Y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C2;
计算w=gr,将w的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U,其中g=e([s]P1,P2);
计算Z=[r][x]F1,将Z的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V;
准备密钥派生输入XI,其中,所述XI包含U和V的拼接;
计算K1||K2=KDF(XI);
计算C3=M⊕K1;
计算C4=MAC(K2,M);
将C1,C2,C3,C4作为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联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8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