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炭改性的混合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4077.1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6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菊英;丁腾达;杨波;朱虹;李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改性 混合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肥料,尤其是一种利用生物炭改性的混合肥料。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已造成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缓释肥料,尤其是缓释生物肥料由于可有效控制肥料释放速率受到关注。可目前缓释肥料大多存在释放速率不稳定,肥效时间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缓释效果的混合肥料,包括无机肥和有机肥,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的同时,肥效时间长。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混合肥料,包含无机肥和有机肥,其中无机肥用活性炭1和包膜树脂包裹,将有机肥用活性炭2和密封树脂包裹,无机肥和有机肥重量比为1:0.5,其中有机肥还包含藻类发酵液,所述藻类发酵液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蓝藻和绿藻分别进行发酵,(2)将获得的蓝藻发酵液和绿藻发酵液混合,藻类发酵液与有机肥重量比为5-15%。
优选的,有机肥进一步包含细菌混合物,其中细菌混合物为牛胃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2:2。
优选的,活性炭1和活性炭2的原料选自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枯枝落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其中活性炭1粒径为80-160μm,活性炭2粒径为0.04-0.08cm,活性炭2在使用之前进行富氧处理。
优选的,无机肥的粒径为0.5-3.5mm,有机肥粒径为4-5mm。
优选的,包膜树脂为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密封树脂为相对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聚乳酸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混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无机肥包膜混合物的制备:
(1)将无机肥置于鼓风流化床,预热后喷涂粘结剂,使粘结剂均匀涂布于连续滚动的无机肥颗粒表面,形成均匀的液体层;
(2)喷洒生物炭于连续滚动的无机肥颗粒上,固化;
(3)将包膜树脂喷洒于无机肥颗粒上;
(4)干燥固化;
有机肥包膜混合物的制备:
(5)将有机肥置于鼓风流化床,预热后喷涂粘结剂,使粘结剂均匀涂布于连续滚动的颗粒表面,形成均匀的液体层;
(6)将获得的产物与活性炭2混合,固化,获得混合物;
(7)喷洒密封树脂于所述混合物上;
(8)干燥固化;
无机肥包膜混合物与有机肥包膜混合物的混合:
(9)将已干燥固化的无机肥包膜混合物与有机肥包膜混合物混合,得到混合肥料。
优选的,喷洒包膜树脂和密封树脂时,通过调节喷洒速率,使得无机肥混合物表面和有机肥混合物表面的膜厚度分别不同。
优选的,在步骤(6)获得的混合物与细菌混合物混合后实施步骤(7)。
优选的,在第(5)步中将有机肥与细菌混合物、藻类发酵液混合后置于鼓风流化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不同粒径和种类的活性炭分别改性无机肥和有机肥,并通过不同厚度和种类的膜分别包裹两种肥料,形成肥料混合物,使得无机肥和有机肥在不同时期释放,有效保证土壤所需肥力和有效时间,施肥周期可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能够长期、稳定的促进植物生长。本发明可设置为先缓释放无机肥,再通过不同厚度的密封膜降解,持续释放有机肥。
而且,本发明将活性炭2进行富氧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机肥中微生物活性,提高有机肥利用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细菌混合物,可延长有机肥发酵时间,并改善土质;藻类发酵液能够为根系微生物提供各种营养物质,明显提升植物根系的肥料利用率,从而可显著改善作物品质,改良土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养分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混合肥料,包含无机肥100g和有机肥300g,其中无机肥用活性炭1和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包裹,将有机肥用活性炭2和相对分子量为6000的聚乳酸树脂包裹,无机肥和有机肥重量比为1:3,其中,无机肥的粒径为2mm,有机肥粒径为4mm。
其中有机肥包括藻类发酵液,该藻类发酵液由以下方法制成:(1)将蓝藻和绿藻分别进行发酵,(2)将获得的蓝藻发酵液和绿藻发酵液混合。该藻类发酵液与有机肥重量比为15%。
其中,活性炭1通过作物秸秆制成,粒径为80μm、活性炭2通过牲畜粪便制成,粒径为0.04cm,活性炭2在使用之前进行富氧处理。
上述混合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无机肥包膜混合物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4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