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小型水体的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3542.X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2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凤兰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5 | 代理人: | 岳亚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小型 水体 微生物 通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小型水体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与海洋、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相比,水塘、池沼等中小型水体在水含量、流动性、自净化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为有效地对中小水体进行修复治理,需要对包括微生物含量在内的各种水体参数进行准确测量。水体内微生物通常可分为浮游微生物以及附着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则可分为靠近基质(池壁,底泥)的水区与不靠近基质的水区。靠近基质的水区,其中所蕴含的微生物的量会与不靠近基质的水区具有明显区别。因此,在中小型水体的微生物测量中,会出现靠近基质的水区微生物占比较大,远离基质的水区微生物占比较小,任意取水样很难准确反映出整个水体的微生物的真正状态的问题。
所以,发明一种新的水体检测方法,在对水体进行合理区分的基础上,以准确、快速地对水体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检测,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小型水体的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方法。通过将检测水体模块化,分别取样测量各类型模块微生物含量,结合各类型模块占整个检测水体的比例,通过计算机辅助,可以准确、快捷地对检测水体中微生物的有效信息进行一次性收集。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小型水体的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包括:
将待检测水体模块化,得到若干待检测水体模块;
将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进行分类;
根据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的不同类型,分别设置取样点,取样测量其微生物含量;
计算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占整个所述待检测水体的比例值;
根据所述各待检测水体模块的微生物含量及所述比例值,加权计算所述待检测水体的整体微生物含量。
所述将检测水体模块化,包括:
输入所述待检测水体的长(X)、宽(Y)、高(Z)以及切割值b,将整个所述待检测水体区分为若干个边长为a/b的模块,a的取值为X、Y、Z中的最小值,b的取值小于等于a。
所述将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与待检测水体基质关系不同进行分类;和/或根据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与待检测水体基质不同进行分类。
所述将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进行分类的类型,包括:
不接触池壁也不接触池底的模块(G0);接触两个或两个以上池壁,不接触池底的模块(G1);接触池壁和池底的模块(G2);接触一个池壁,不接触池底的模块(G3);接触池底,不接触池壁的模块(G4)。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所述待检测水体中存在障碍物,将所述障碍物的表面作为池壁,将所述障碍物作为单个的局部水体进行检测;
从所述待检测水体的检测结果中减去所述单个的局部水体的检测结果,
得到所述待检测水体的最终微生物含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
增加取样点,所述取样点根据所述待检测水体中障碍物所在位置设定。
所述分别设置取样点,包括:设置的取样点与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的类型一一对应。
所述分别设置取样点,还包括:设置取样点的数量与所述待检测水体模块类型数量成反比。
本发明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将检测水体模块化,根据模块在检测水体中位置的不同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取样测量计算检测水体的微生物含量,在提高了检测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部分地从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也可通过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技术核心在于通过建模的方式,将检测水体模块化,区分每个模块的不同点,最终通过加权平均等计算方式,使得所收集的水体样本可以有效反应出整个水体的微生物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实现,也可以通过其它具体建模的方式实现。下述各个实施例中,均以软件系统实现本发明基本技术方案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技术原理。
具体实施例1:针对不同的检测水体,技术实行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凤兰,未经贾凤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5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压力两控式室内试验注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转子浸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