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袋灌封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3390.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玺;王健;籍文涛;潘旭辉;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02 | 分类号: | B6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袋灌封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灌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袋灌封机。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全自动输液设备的逐渐成熟,药厂之间的竞争加剧,对设备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效率高、调试维护方便、成本低,产品质量好才能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全自动非PVC制袋灌封机在运行时,依靠由两套伺服电机带动的同步带,将非PVC膜材运送到各个工位的指定位置。这种结构的运动由一条同步带串联起来,所有在此同步带驱动下的动作都需要统一进行,无法灵活调整各个工位之间的动作时间(停留时间较短的工位必须等待停留时间较长的工位动作完成后再一起动作,浪费时间),各个工位之间的基准调整麻烦,各个工位之间的灵活性差,提速空间有限。
实际情况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制药企业对于设备的速度及产品的稳定性都提高了要求,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改进设计结构、缩短动作距离等一系列改进生产效率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在原有的设计机型及工作原理上速度提升已经到达令了瓶颈,加工效率难以再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自动化制袋灌封机生产速度受限于其工作原理,难以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市场要求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袋灌封机,该制袋灌封机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自动化制袋灌封机生产速度受限于其工作原理,难以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市场要求等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袋灌封机,包括:
磁悬浮伺服系统,用于输送灌装袋或膜材,包括电机模块、动子以及导轨,所述动子与所述导轨之间通磁力作用悬浮及进给,所述动子设置有用于带动灌装袋或灌装袋原料的前车夹具;
上膜组件,位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上膜工位,包括一对拉膜滚筒,通过拉膜滚筒挤压转动将膜材输入后续各工位;
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在所述上膜工位的后方设置有缓冲工位,所述缓冲工位位置的导轨具有轨道弯折结构,通过所述轨道弯折结构延长所述前车夹具携带膜材通过的时间。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还包括:
印刷组件,位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印刷工位,用于对膜材执行印刷操作;
拉膜工位、接口工位和接口预热工位,用于相互配合将膜材与接口对接,所述拉膜工位位于与所述接口工位和接口预热工位不同的导轨的另一侧。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还包括:
制袋组件,设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制袋工位,用于对膜材热合焊接以形成除接口外边部均密封的袋体。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还包括:
焊接分切组件,设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焊接分切工位,包括焊接组件和分切组件,用于焊接所述袋体的接口并在焊接接口的同时进行袋体分离。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还包括:
整形撕边组件,设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整形撕边工位,用于对分切后的袋体进行整形撕边。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内连续设置有两组焊接分切工位,每组所述焊接分切工位后均设置有一组空位;所述焊接分切工位与所述整形撕边工位之间设置有一组空位,用于暂时存放焊接切分完成的袋体。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还包括:
灌装组件,设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灌装工位,用于对灌装袋灌装。
封口组件,设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的封口工位,用于对灌装完成的灌装袋封口;
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还还设有用于将灌装封口后的成品从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向外输出的输出工位。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包括前车伺服以及后车伺服,二者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灌装袋的转移组件;所述上膜工位、缓冲工位、印刷组件、拉膜工位、接口工位、接口预热工位、制袋工位、焊接分切工位和整形撕边工位均位于所述前车伺服上,所述灌装工位、封口工位和输出工位均位于所述后车伺服上。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所述磁悬浮伺服系统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两组封口工位,所述灌装工位与所述封口工位之间设置有一组空位。
优选的,上述制袋灌封机中,所述前车伺服及后车伺服均设置有闭合环形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折射材料的光场调制结构设计方法
- 下一篇:永磁涡流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