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缸孔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5533.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0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郑郧;沈浩;李成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2 | 分类号: | B23P6/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缸孔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缸孔修复一般采取镗大缸孔,镶缸套的方式。这种修复手段有以下问题:
(1)改变原有设计,容易造成缸体散热性差,水温升高3~5℃;
(2)修复成本高,需要增加缸套的成本。
对于缸孔之间距离小的缸体,无法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孔修复方法,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恢复缸孔原有尺寸。
针对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缸孔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镗孔,通过机械加工,统一发动机缸孔底孔尺寸,用旋转刀在底孔内切削螺纹槽线;
(2)对缸孔内壁预热;
(3)缸孔内壁喷砂;
(4)对缸孔内壁进行电弧喷涂;
(5)铣顶面,采用机加工方法对缸体顶面进行表面处理;
(6)涂层机械加工,修正发动机缸孔的圆柱度;
(7)珩磨缸孔,恢复发动机缸孔的尺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统一发动机缸孔的尺寸为粗糙度为Ra3.2~Ra6,其中为发动机缸体缸孔标准直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采用60°旋转刀,螺纹槽线的槽深为0.2~0.3mm,螺距为槽深的2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采用热风对缸孔内壁进行加热,使缸孔内壁的温度加热至环境温度+5℃。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采用24#刚玉砂对缸孔内壁螺纹槽线部位进行喷砂清洁与毛化,喷砂后的清洁度要求是Sa3级,粗化值150μm>Ra>75μ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4)中采用线径Φ1.2mm或Φ1.6mm铁基合金丝作为喷涂材料,涂层厚度0.25mm,结合力≥28MPa,孔隙率为3%~5%,硬度HRc35~50,喷涂后发动机缸孔直径为其中为发动机缸体缸孔标准直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5)中铣去缸体顶面余量0.1~0.2mm,平面度为0.1m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6)中将发动机缸孔的直径加工至其中为发动机缸体缸孔标准直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7)中恢复发动机缸孔直径为(+0.018/0)mm,其中为发动机缸体缸孔标准直径。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发动机缸体的情况下恢复缸孔尺寸,节省成本和原材料,该修复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例中以缸孔直径的缸孔修复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1)镗孔,通过机械加工,统一发动机缸孔底孔尺寸为93.3±0.02,粗糙度为Ra3.2~Ra6,用60°旋转刀在底孔内切削螺纹槽线,螺纹槽线的槽深为0.2~0.3mm,螺距为槽深的2倍;
(2)对缸孔内壁预热,采用热风对缸孔内壁进行加热,使缸孔内壁的温度加热至环境温度+5℃;
(3)缸孔内壁喷砂,采用24#刚玉砂对缸孔内壁螺纹槽线部位进行喷砂清洁与毛化,喷砂后的清洁度要求是Sa3级,粗化值150μm≥Ra≥75μm;
(4)对缸孔内壁进行电弧喷涂,采用线径Φ1.2mm或Φ1.6mm铁基合金丝作为喷涂材料,涂层厚度0.25mm,结合力≥28MPa,孔隙率为3%~5%,硬度HRc35~50,喷涂后发动机缸孔直径为92.8±0.02mm,;
(5)铣顶面,采用机加工方法对缸体顶面进行表面处理,铣去缸体顶面余量0.1~0.2mm,平面度为0.1mm;
(6)涂层机械加工,将发动机缸孔的直径加工至92.9±0.02mm,修正发动机缸孔的圆柱度;
(7)珩磨缸孔,恢复发动机缸孔的直径为93(+0.018/0)mm。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5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木塑花架
- 下一篇:一种间距可调节苗床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