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极板固化室温湿度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1040.5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施享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纽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G08C17/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固化 室温 湿度 监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板固化室内温湿度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蓄电池极板固化室温湿度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极板固化是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一道关键过程,用于电池制造正、负电极的极板, 需要在正、负板栅涂膏后,进行固化干燥,使在合膏过程中未被氧化的金属铅进一步氧化成一氧化铅,完成极板的物理变化及化学反应,极板经固化增加了板栅与铅膏的浮着力和铅膏之间内聚力,提高了极板的机械性能,使极板的电化学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现有的蓄电池极板固化室内的温湿度的监控使用的方法仍然很原始,仍然通过值守的方式对固化室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控,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温湿度的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蓄电池极板固化室温湿度监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蓄电池极板固化室温湿度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探测模块固定安装在极板固化室内;
B、探测模块实时采集极板固化室内的温湿度信号,并发送至上位机终端和监控中心;
C、上位机终端将采集的温湿度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D、上位机终端将温度值和湿度值图形化,得到对应的所述温度值曲线和所述湿度值曲线,并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探测模块包括电气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电源和无线局域网串口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采集的温湿度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后若温度和湿度均高于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发送控制指令启动除湿装置和通风装置,直至温湿度达到正常范围;若温度和湿度均低于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发送控制指令启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直至温湿度达到正常范围。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至少设置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有效地监控极板固化室内的温湿度并及时对固化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进行动态调控,避免温湿度变化导致良率下降,提高产品的良率,同时降低监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蓄电池极板固化室温湿度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探测模块固定安装在极板固化室内;
B、探测模块实时采集极板固化室内的温湿度信号,并发送至上位机终端和监控中心;
C、上位机终端将采集的温湿度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D、上位机终端将温度值和湿度值图形化,得到对应的所述温度值曲线和所述湿度值曲线,并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探测模块包括电气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电源和无线局域网串口服务器;温湿度传感器至少设置2个;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固化室内的温湿度,并将测量到的温湿度以模拟信号传送到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温湿度传感器的传送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脑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继而将其传送到无线局域网串口服务器;无线局域网串口服务器用于接收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给上位机终端和监控中心。
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采集的温湿度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后若温度和湿度均高于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发送控制指令启动除湿装置和通风装置,直至温湿度达到正常范围;若温度和湿度均低于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息,并发送控制指令启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直至温湿度达到正常范围。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监控极板固化室内的温湿度并及时对固化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进行动态调控,避免温湿度变化导致良率下降,提高产品的良率,同时降低监控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纽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纽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1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