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7010.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万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海蓝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过滤材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保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水质污染较为严重,而水资源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因此对污水的净化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在如今的大多工厂排污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普遍采用最高排污标准进行排放,长期作用下对周围或下游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由于现有对污水净化处理是非常费钱的事,对很多排污企业来说,能省则省,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减少污水的毒性或重金属杂质含量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环保材料,污水处理后毒性降低,重金属含量少。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材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构成:水溶硅12-30、活性炭30-60、纳米金属颗粒10-20、硅灰石15-26。
进一步地,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水溶硅15-25、活性炭36-54、纳米金属颗粒14-18、硅灰石18-22。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为银、铜、锌或铁的颗粒。
一种如上所述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水溶硅、活性炭和硅灰石分别研磨成粉,混匀;加入纳米金属颗粒,密闭加热至70-90℃,搅拌30min。
水溶性硅是指采集于高品位的二氧化硅,经过1650-2000℃高温物理提取法持续烧灸8小时以上的特殊方法回收气化的硅元素成分,并将有害成分进行中和分解后快速形成溶解性晶体(SiO3)。硅晶体与水结合,能溶解原液、浓缩液、高浓缩液,100%溶解于水体形成离子状的游离分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多种吸附性强的材质中添加纳米金属颗粒,使整个材质具备去除污水中毒性成分,降低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这种环保材料也可适用于家庭、公众场所的水质净化,成分简单,复配容易,处理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一种环保材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构成:水溶硅12、活性炭60、纳米金属颗粒10、硅灰石26。
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为银颗粒。
一种如上所述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水溶硅、活性炭和硅灰石分别研磨成粉,混匀;加入纳米金属颗粒,密闭加热至70℃,搅拌30min。
实施例2
一种环保材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构成:水溶硅30、活性炭30、纳米金属颗粒20、硅灰石15。
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为锌和铁的混合颗粒。
一种如上所述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水溶硅、活性炭和硅灰石分别研磨成粉,混匀;加入纳米金属颗粒,密闭加热至90℃,搅拌30min。
实施例3
一种环保材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构成:水溶硅15、活性炭54、纳米金属颗粒14、硅灰石22。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为锌的颗粒。
一种如上所述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水溶硅、活性炭和硅灰石分别研磨成粉,混匀;加入纳米金属颗粒,密闭加热至8℃,搅拌30min。
实施例4
一种环保材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构成:水溶硅20、活性炭45、纳米金属颗粒16、硅灰石20。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为铁的颗粒。
一种如上所述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水溶硅、活性炭和硅灰石分别研磨成粉,混匀;加入纳米金属颗粒,密闭加热至75℃,搅拌30min。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材料,利用不同金属之间原电池效应,大大增强了去除重金属能力,用于过滤污水,效果显著。
而对于降低污水毒性,由于不同金属产生电池效应,在纳米金属颗粒附近产生过氧化氢和氢氧根离子,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蓝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海蓝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