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巷道洒水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6893.X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刘韶文;马汝成;冯双辉;张小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海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巷道 洒水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洒水车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巷道洒水车。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内由于灰尘较大,需要定时就行洒水降尘,传统大巷喷雾等防尘设施存在安装维护量大、开闭控制不方便、容易洒湿过往行人、不能做到全断面覆盖等缺陷;而人工洒水又存在工作效率低,在大巷工作来往车辆存在安全威胁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巷道环形洒水车,本洒水车是针对巷道的结构设计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下巷道洒水车,包括动力车和水箱,所述动力车牵引水箱,还包括电瓶、电机和水泵,所述电瓶给电机供电,电机带动水泵,水泵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喷水装置,进水管连接水箱。
优选的,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水管框架,水管框架上均布喷头,水管框架为半圆弧形面。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井下巷道洒水车的喷头都设置在水管框架上,水管框架为半圆弧形,这样和巷道的上壁形状相似,本洒水车使用方便,维护量少,洒水消尘效率高,能够覆盖巷道全断面,最大限度的消除巷道积尘,且能保证巷道长期处于湿润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和消除粉尘堆积环境,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管框架俯视图;
图3为水管框架的主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动力车;2、电瓶;3、电机;4、水泵;5、出水管;6、喷水装置;61、水管框架;62、喷头;7、进水管;8、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井下巷道洒水车,包括动力车1和水箱8,动力车1牵引水箱8,还包括电瓶2、电机和水泵4,电瓶2给电机3供电,电机3带动水泵4,水泵4连接进水管7和出水管5,出水管5连接喷水装置6,进水管7连接水箱8。如图2、3所示,喷水装置6包括水管框架61,水管框架61上均布喷头62,水管框架61为半圆弧形面。
本发明的井下巷道洒水车的喷头62都设置在水管框架61上,水管框架61为半圆弧形,这样和巷道的上壁形状相似,本洒水车使用方便,维护量少,洒水消尘效率高,能够覆盖巷道全断面,最大限度的消除巷道积尘,且能保证巷道长期处于湿润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和消除粉尘堆积环境,效果显著。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