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肿瘤疫苗、树突细胞肿瘤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56411.0 申请日: 2017-04-19
公开(公告)号: CN107080837B 公开(公告)日: 2020-11-06
发明(设计)人: 赵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丹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9/00 分类号: A61K39/00;A61K47/64;A61P35/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王艳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肿瘤 疫苗 树突 细胞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将吞噬受体的配体与广谱的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交联,交联物可被树突细胞通过特定吞噬受体途径摄入。本发明公开了肿瘤疫苗、树突细胞肿瘤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新型肿瘤疫苗具有靶向特定树突细胞吞噬受体的特点。这种递送方式可以是只靶向激活性树突细胞吞噬受体,因而能够避免由于抗原进入抑制性树突细胞吞噬受体途径所产生的免疫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肿瘤疫苗、树突细胞肿瘤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和耐受性双重作用。DCs的免疫原性体现在作为专职APC对自身抗原异常提呈,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紊乱。

用制备的肿瘤抗原负载DCs,利用DCs强大的加工、呈递抗原的能力去激活机体的细胞及体液免疫,从而期望对肿瘤起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这样的研究已经普遍在实验室和临床开展,DCs肿瘤疫苗被证明是安全的,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针对癌症病人的免疫治疗中,诱导抗肿瘤T细胞反应显得十分重要。若想用肿瘤细胞或经修饰的肿瘤/自身抗原(tumor/self-Ags)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最大挑战在于DCs能否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以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并限制调节性T细胞活性的产生。

DCs摄取抗原的途径有:吞噬、小胞饮、大胞饮、以及内吞,介导内吞的受体包括Fc受体(I型Fcγ受体CD64和II型Fcγ受体CD32)、整合素(αvβ3或αvβ5)、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CLRs,包括甘露糖受体和DEC205)、凋亡细胞受体、清道夫受体。抗原或者通过内源性途径被加工成肽以便MHC I分子呈递给CD8+T细胞,或者通过外源性途径通过MHC II分子呈递给CD4+T细胞。DCs也可通过两个途径交叉呈递加工抗原。此外它们能通过CLRs识别和获取含糖结构的抗原,包括MMR(macrophage mannose receptor,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DEC205和DC-SIGN(dendritic cell-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CLRs可作为内吞受体内化抗原以便抗原的加工和呈递,但是有一些CLRs,如MICL(myeloid C-type lectin-like receptor)和DICR(dendritic cell immunoreceptor)可能是抑制性的。最近,Maurizio Perdicchioa等人发现,被唾液酸修饰的抗原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造成免疫耐受。肿瘤抗原常发生过度的唾液酸化修饰,DCs通过siglecs(sialic acid-binding Ig-typelectins)摄入唾液酸化抗原就会抑制效应CD4+和CD8+T细胞的形成。因此,抗原进入树突细胞的途径不同,最终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就会不同,可以是激活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

目前制备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主要方法是先将单核细胞或CD34+细胞在体外培养制备DCs,然后负载抗原,以TLR配体、细胞因子组合物进行激活,最后注射回输给病人。根据用于负载树突细胞的肿瘤抗原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经鉴定出的、但数量甚少的肿瘤相关抗原,另一类是未知的、可能是数量庞大的肿瘤相关抗原。对于前者,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其递送给树突细胞,甚至可以选择特定的递送途径;但是,对于后者,目前无法做到将其明确地通过特定的递送途径输入树突细胞,而只能是含混地将其与树突细胞共同孵育,任由树突细胞以各种方式摄取。这种含混的摄入抗原方式极有可能造成树突细胞通过抑制性的摄入抗原途径将抗原摄入胞内,特别是过度唾液酸化的肿瘤抗原以抑制性摄入途径的进入,最终造成肿瘤疫苗治疗效果的低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丹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丹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