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及NVM外存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5785.0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牛德姣;朱叶青;蔡涛;彭长生;张行;詹永照;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江苏科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蔡栋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存 设备 对称 读写 方法 nvm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及新型NVM外存设备,通过分离读写操作并使用非对称读写方法来工作;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包括分离式的读写方法、动态粒度的写方法和多粒度的内外存映射方法;首先分离读写操作,再通过动态粒度写方法完成写操作,并使用多粒度内外存映射方法完成内外存的多粒度映射。本发明能避免写放大问题,减少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写数据量,提高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I/O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及新型PCIe口NVM存储设备。主要用于避免写放大问题,减少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写数据量,提高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I/O性能。
背景技术
NVM存储设备是解决计算机系统存储墙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DIMM和PCIe口NVM存储设备是目前主要的两类NVM存储设备,相比DIMM口NVM存储设备,PCIe口NVM存储设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PCIe接口以支持块访问方式为主,虽然可以改变每次传输的大小,但在效率和灵活性等方面远低于DIMM接口。有研究表明,访问PCIe口NVM存储设备时存储系统软件开销也占存储系统访问延迟的63%以上,因此提高相关系统软件的效率是一个关键。当前通过PCIe接口接入的存储设备一般均作为块设备管理,在管理和读写时均使用块粒度,不能利用NVM存储设备支持字节粒度读写的优势;而使用块粒度的写方式会带来写放大问题,这会严重降低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增加了实际写入NVM存储设备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I/O性能。而基于局部性原理,通过预读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存储设备的读性能,同时读操作也不会影响NVM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选取较大粒度的读方式同样是提高PCIe口NVM存储设备读性能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改变管理和访问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方式,区分不同访问的特性,同时获得较高的读写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及新型NVM存储设备,以减少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写数据量,提高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I/O性能。
本发明出于降低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写数据量、提高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I/O性能的考虑,本设计分离读写操作,再通过动态粒度写方法完成写操作,并使用多粒度内外存映射方法完成内外存的多粒度映射。
一种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离读写操作并使用非对称读写方法来工作;所述外存设备的非对称读写方法包括分离式的读写方法、动态粒度的写方法和多粒度的内外存映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分离读写操作,再通过动态粒度写方法完成写操作,并使用多粒度内外存映射方法完成内外存的多粒度映射。
分离读写操作能针对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特性,在保持以数据块为单位读操作的同时,改变写操作的管理方式,从而使用读写操作不同的特性,提高外存设备的I/O性能。
所述分离式的读写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接收文件系统访问外存设备的请求,分析操作类型,为读操作转到步骤2,为写操作转到步骤3;
步骤2,外存设备使用基于数据块的读方法完成读操作,并将读出的数据反馈给文件系统;
步骤3,外存设备使用动态粒度的写方法完成写操作,并将结果反馈给文件系统。
动态粒度的写方法,以需要写入数据块的实际大小为依据传输和写入数据,避免写放大的问题,解决以数据块为单位执行写操作时存在额外传输和写入PCIe口NVM存储设备数据的问题,提高写操作的执行效率,延长PCIe口NVM存储设备的寿命。
所述的动态粒度的写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江苏科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学;江苏科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