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相氧化/分解和吸收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4280.2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2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初广文;蔡勇;陈建峰;罗勇;邹海魁;孙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78;B01D53/5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分解 吸收 一体化 装置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气相氧化/分解和吸收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100)、电机(102)、升压调压器(103);所述壳体(100)内设旋转腔室(120)和放电腔室(122);
所述旋转腔室(120)包括转轴(119)、转盘(124)、液体分布器(123)、填料层(110)、导流圆台(111)、液体进口(108)、液体出口(112)、第一气体出口(109);所述液体进口(108)、液体出口(112)和第一气体出口(109)均设于壳体(100)上;所述第一气体出口(109)内部套设液体进口(108),液体进口(108)下端延伸至填料层(110)中部的中空腔体内,并与设置在填料层(110)中空腔体内的液体分布器(123)相连接;固定填料层(110)的转盘(124)与转轴(119)相连,转轴(119)延伸至壳体(100)外与电机(102)相连;所述导流圆台(111)位于旋转腔室(120)底部,套设在转轴(119)外;
所述放电腔室(122)位于旋转腔室(120)下方;放电腔室(122)包括放电腔室壳体(121)和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固设于放电腔室壳体(121)内,通过高压电线与升压调压器(103)连接;所述放电腔室壳体(121)固设在壳体(100)内侧壁上;所述放电腔室壳体(121)上设有气体入口(115)和第二气体出口(106);所述气体入口(115)穿出壳体(100)侧壁;所述第二气体出口(106)通向旋转腔室(120);
填料层(110)的层数在2层以上,所述旋转腔室(120)还包括液体导向板(107),液体导向板107设于各相邻上下填料层110之间,用于将从液体导向板107上一填料层110内出来的液体流至下一填料层110内的中空部分;液体导向板107一端固定在壳体100内侧壁的加强筋上,另一端延伸至其下一填料层110内的中空部分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110)的层数为2~4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m级高压电极(114)、m级地极(105);每一级高压电极(114)与每一级地极(105)等距离交错设置,形成等离子体场;每一级高压电极(114)与每一级地极(105)的一端均固定于放电腔室壳体(121)内壁上;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大于等于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m为3~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115)位于所述放电腔室壳体(121)底部;所述第二气体出口(106)位于所述放电腔室壳体(121)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腔室壳体(121)的材质为玻璃钢;所述放电腔室壳体(121)包括侧壁、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侧壁、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密闭腔体;所述侧壁厚度为8mm,上端盖厚度为10mm,下端盖厚度为1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极(114)、地极(105)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厚度为3mm~10mm;所述高压电极(114)中,各相邻两高压电极(114)的间距为1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极(114)为针式高压电极,所述针式高压电极放电尖端的针长为5~8mm。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装置在气液体系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将所述一体化装置用于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或挥发性有机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在于,所述工业废气包括火力发电厂尾气、窑炉烟气、船舶柴油机尾气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42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清理矿井中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浸漆室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