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上位机的汽车空调温度线性测试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3231.7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3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关明华;王迪;叶伟;廖新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H04L12/24;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上位机 测试系统 测试方法及系统 驱动器 混合风门 汽车空调 温度线性 空调 消耗 驱动器连接 机器设备 模式测试 人力成本 传统的 工作量 冷却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上位机的汽车空调温度线性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待测试空调与测试系统连接;将待测试空调调为模式一,测试系统对其进行测试,直到该模式测试完毕,冷却;判断N个模式是否都测试完毕,若是则测试完毕,若否则将待测空调调为下一模式,进行测试,直到所有模式都测试完毕。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执行器驱动器、混合风门的执行器;所述上位机与执行器驱动器连接,所述执行器驱动器与混合风门的执行器连接。本发明用机器设备代替了人的操作,极大地减少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传统的测试方法一次需消耗8小时人员工时,本发明所述测试方法只需要消耗人员工时1分钟,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上位机的汽车空调温度线性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空调控制系统为了满足乘员对舒适性的要求,需要对车内温度进行精准控制,而精准的控制是建立在空调良好的温度线性基础上,空气调节系统(HVAC)设计工程师为了验证空调的线性度,要靠人工调节混合风门及模式风门的位置,一般空调的出风模式有5种,混合风门从全冷位置到全热位置按照0.2V的步进值测试约20个点,每个点的测试时间约5分钟,每种模式都需要重复从全冷位置到全热位置的过程,再加上手动调节混合风门的执行器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空调系统每个模式下的冷却时间,仅完成单次线性测试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8小时,且测试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工作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基于上位机的汽车空调温度线性测试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基于传统的温度线性测试方法,用机器设备代替了人的操作,极大地减少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传统的测试方法一次需耗测试人员8小时工时,本发明所述测试方法只需要1分钟,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本发明具有数据记录功能,并能将数据以图表的方式显示,方便了设计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分析及问题的查找。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待测试空调与基于上位机的汽车空调温度线性测试系统连接;
②.将待测试空调调为模式一,测试系统对其进行测试,直到该模式测试完毕,冷却,再转向步骤③;
③.判断N个模式是否都测试完毕,若否则转入④,若是则测试完毕、输出结果;
④.将待测空调调为下一模式,进行测试,直到该模式测试完毕,冷却,再转向步骤③
测试系统在待测试空调的每个模式的测试步骤均为以下:
S1.混合风门的执行器反馈电压清零,使其处于全冷位置,设置空调特定模式下的反馈电压,将待测试空调制冷强度分为M个制冷档位,第一个制冷档位下混合风门的执行器位于全冷位置,第M个制冷档位下混合风门的执行器位于全热位置;
S2.将待测试空调制冷强度调为第一个制冷档位,即测试系统中的混合风门的执行器位于全冷位置,采集该强度下的温度,经过时间T后,转S3;
S3.将待测试空调制冷强度调为下一个制冷档位,测试系统中的混合风门的执行器所反馈的步进电压增加一个固定值,经过时间T后,转S4;
S4.判断待测试空调是否为第M个制冷档位,即测试系统中混合风门的执行器是否位于全热位置,并且该位置下已完成温度采集,若否则转入S3,若是则测试完毕、输出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法实现的,该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执行器驱动器、混合风门的执行器;
所述上位机与执行器驱动器连接,用于向执行器驱动器发送测试人员设置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空调特定模式下的反馈电压,混合风门的执行器位置更新的步进电压增加的固定值,混合风门的执行器位置更新的间隔时间,每完成一个模式后系统所需要的冷却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3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