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手扶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2693.7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江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北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29/00 | 分类号: | B66B29/00;B66B2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手扶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手扶电梯。
背景技术
手扶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诸如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常用设施而应用广泛,其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365745.8公开一种节能手扶电梯,包括电梯扶手、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电梯扶手相连接,所述电梯扶手通过支撑杆与至少四个支撑滚轮相连接,所述支撑滚轮呈梯形分布,所述支撑滚轮上设有台阶传动带,所述台阶传动带为梯形结构,与支撑滚轮相啮合,所述台阶传动带的每个台阶上表面设有荧光层。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支撑板。所述台阶传动带整圈上均匀设有台阶。
前述发明专利与市场上其它手扶电梯的结构大致类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设备室盖板出现松动时,均易出现乘客从盖板坠入设备室而被手扶电梯台阶卷入,进而发生伤亡事故的情况,给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不慎坠落的乘客避免继续伤害和进行自动救援,动作准确高效,确保乘客人身安全,实用性强的安全手扶电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手扶电梯,包括电梯主体和处于电梯主体端部的设备室,所述设备室具有盖板;定义所述设备室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竖向侧壁、第二竖向侧壁和与第一竖向侧壁相对的第三竖向侧壁;还包括坠落防护装置;所述坠落防护装置包括多个水平设置于所述盖板下方并相互平行排列的阻挡绳索,控制电梯紧急开关的控制绳索,设于所述第一竖向侧壁上并对控制绳索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和与驱动装置相对应的上托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覆设于所述第一竖向侧壁上的固定板,和多个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与各所述阻挡绳索一一对应的驱动装置单体;所述控制绳索沿平行于所述固定板水平延伸设置,所述控制绳索的一端固定,所述控制绳索的另一端与电梯紧急开关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单体包括相互平行竖向延伸且有第一间隙的第一限位滑轨和第二限位滑轨,以及处于第一限位滑轨和第二限位滑轨之间的控制滑块;所述控制滑块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滑轨的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滑轨的第二限位块,对应处于所述第一间隙中的控制凸块,和处于下部并处于所述控制绳索下方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限位滑轨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限位块匹配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限位滑轨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限位块匹配滑动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轨的下端设有处于所述控制绳索上方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限位滑轨的下端设有处于所述控制绳索上方的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竖向侧壁;所述第一导向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导向轮至第三导向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向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滑轨和第二限位滑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竖向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各所述阻挡绳索一一对应的第四导向轮;所述阻挡绳索包括处于相应的所述第四导向轮上方并处于所述盖板下方的阻挡段,以及处于所述第四导向轮下方并平行伸入相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滑轨和第二限位滑轨之间的拉拽段;所述阻挡段的相应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三竖向侧壁上,所述拉拽段与相应的所述控制滑块的上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托装置包括底座和多个设于底座上与各所述驱动装置一一对应的上托装置单体;所述底座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容置各所述上托装置单体的容置孔;所述上托装置单体包括滑动设于相应所述容置孔内的滑动块,弹性支撑于滑动块下方的压簧,对应处于容置孔上方的上托板,支撑连接于滑动块和上托板之间的支撑杆,以及卡于滑动块上方对压簧进行蓄力压紧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具有露在所述底座外供所述控制凸块进行操作的限位开关。
所述容置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段孔、中段孔和下段孔,所述上段孔由上至下逐渐变细,所述中段孔由上至下逐渐变粗,所述下段孔由上至下直径一致,所述上段孔和中段孔之间形成有第一最细径处;所述中段孔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置孔和外界并容置所述限位部件的操作通孔,所述滑动块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最细径处的直径相等,所述滑动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最细径处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上托板水平设置,且相邻的上托板之间的距离为1-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北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北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定点绕飞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下一篇:基于蓝牙通信的车载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