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蝉花虫草、其培养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0672.1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7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于士军;柴新义;王伟;何玲艳;许艳红;吴宗庆;张胜利;李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23L33/10;A23L31/00;C05G1/00;A61K36/068;A61P3/02;A61P13/12;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赵瑜,金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硒蝉花 虫草 培养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培养基上进行蝉花虫草菌种的活化培养;
(2)制备含硒酸盐的液体培养基,将活化后的蝉花虫草菌种进行发酵培养;
(3)制备子实体富硒培养基,培养富硒蝉花虫草孢梗束;
(4)采收后的富硒蝉花虫草在45℃以下烘干或冷冻干燥,使其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后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15~2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1000 mL水中含马铃薯200 g、蔗糖20 g、磷酸二氢钾0.3 g、硫酸镁0.15 g、硒酸盐20 m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发酵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21)选取步骤(1)活化后产孢良好的蝉花虫草菌种,用灭菌的蒸馏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
(22)将含硒酸盐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分装,每200~250 mL液体培养基接种5~10 mL孢子悬浮液,置于130~160 r/min、20~25℃条件下的振荡培养箱中培养36~56小时;
(23)在种子罐中装入罐体2/3体积的含硒酸盐液体培养基和食用消泡剂,灭菌后冷却至20~25℃,接入200~250 mL步骤(22)培养后的菌种,在培养温度为25±1℃,通气量为1.0~1.5vvm的条件下培养36~48小时;
(24)在发酵罐中装入罐体2/3体积的含硒酸盐液体培养基和食用消泡剂,灭菌后冷却至20~25℃,将种子罐中培养好的菌种通过已灭菌的移种管道转入到发酵罐中,培养温度为25±1℃,通气量为1.0~1.5vvm,经36~48小时通气培养,达到对数生长期后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子实体富硒培养基采用小麦固体培养基,包括小麦和培养液;小麦的添加量为使灭菌前小麦在容器内的厚度达到1.5~2 cm,培养液的量为使小麦吸收培养液且灭菌后厚度达到2~3 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为:蝉蛹粉50g/L、硒酸盐50~100 mg/L、KH2PO4 0.5 g/L、MgSO4 0.3 g/L的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培养富硒蝉花虫草孢梗束包括以下步骤:将经发酵培养后的蝉花虫草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子实体富硒培养基中,每33~45 mL培养基接种5~10 mL菌种,在22~25℃、湿度70~80%的条件下避光、无菌、透气培养3~5天;待白色菌丝体在培养基表面全部长满后,开始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保持在100~200 Lx,且避免直射光照射,并控制湿度在75~90%;经20~30天的培养,子实体成熟部分顶端产孢即可采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硒酸盐为硒酸钠、亚硒酸钠、硒酸钾、硒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9.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富硒蝉花虫草的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富硒蝉花虫草。
10.权利要求9所述富硒蝉花虫草在制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06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管
- 下一篇:一种聚乙烯弹性波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