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3214.5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志;马洁;施海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2G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 高效 抗菌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纱线由Z向加捻的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主纤维共混纺纱制得,主纤维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或莫代尔纤维,纺纱加工工序中,主纤维和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共混,梳理,再进行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等步骤,得到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将两根纱线S向加捻形成股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但能提高抗菌消臭能力和范围,同时具有吸湿、透气、舒爽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及股线,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无机抗菌纤维就是将金属及其化合物(包括银、铜、锌等)作为抗菌剂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引入纤维,使其具有抗菌功能。目前,市场上的无机抗菌纤维按加工方法主要有共混纺丝法、后整理法和接枝改性法等三种。
过去十几年含银抗菌纤维应用广泛,但2014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公开限制纳米银在纺织品上的使用。这是因为人们逐渐发觉,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安全。一方面,银离子或纳米银通过皮肤会进入人体内,而银的化合物除了硝酸银基本都不可溶,所以会造成体内重金属累积,长期如此会有损健康。而且因为银离子和织物交联后会不断释放,对水体及环境污染大。相反,人们发觉铜的化合物都可溶解,进入人体的铜也能随着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铜是人体中含量仅次于铁和锌,在微量元素中居第三位的生命元素,而人体并不需要银元素。所以使用铜代替银离子抗菌,已成为当今业界的共识和流行趋势。
共混纺丝法含铜纤维主要是针对一些没有反应性侧基的纤维如涤纶、丙纶等,在纤维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将铜粉或铜化合物粉末加入纤维中,用常规纺丝设备进行纺丝。其缺点是只有单一抗菌功能,因大部分加入的功能性粉体被包嵌在内部,导致面料添加量需至30%才有效果,且抗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稍差,经后道工序,如纺纱,织布,染整,洗涤后,抗菌效果减弱甚至消失。同时,由于市场上此类含铜纤维多以涤纶或尼龙为载体,其纤维的回潮率与原纤维一致,亲水性较差,对后道工序,尤其是纱线/织物染色,后整理等有很大限制,影响最终产品的舒适度。
后整理法是采用含铜抗菌液对纤维进行浸渍、浸轧或涂覆处理,通过高温焙烘或其他方法将含铜抗菌剂固定在纤维上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表面涂层法、树脂整理、微胶囊法等。其缺点是所制得的抗菌纤维不耐洗涤,镀铜在洗涤中较容易脱落流失。
以上两种含铜纤维的加工方式均属于物理共混,而接枝改性法则属化学改性。它是对纤维原浆分子进行化学改性处理,通过配位化学键结合了含有铜基的大分子,再接枝了大量的亲水基团,最后经湿法纺丝而得。用该法制备含铜接枝纤维,铜元素仅作为纤维分子的一个原子,故在化学键能的作用下与纤维有较强结合度。该方法的优点是纤维抗菌效果媲美镀铜纤维,面料中抗菌添加量5%即可达效果,其持久性、安全性要优于以上两种加工方法。目前,市场上的代表产品是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卡普龙(COPPRON)。该纤维有近似棉的回潮率,吸湿透气性能较好。值得称道的是,该纤维还有强力消除汗臭的效果,除臭效果超过日本同类消臭产品。
由通过共混纺丝法和后整理法两种方法制备的纤维纺出的纱线,在纱线组分选择,后道加工工艺,最终成品舒适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具备消臭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但能提高抗菌消臭能力和范围,同时具有吸湿、透气、舒爽等性能的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的制备方法,该纱线由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主纤维共混纺纱制得,所述的主纤维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或莫代尔纤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对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抗静电预处理,使纤维在后续加工中顺利梳理,减少或防止静电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湿锦纶纤维的纺纱工艺
- 下一篇: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