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3214.5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志;马洁;施海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2G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 高效 抗菌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纱线由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主纤维共混纺纱制得,所述的主纤维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或莫代尔纤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对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抗静电预处理;
(2)清梳联:将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和主纤维共同放入棉箱平台,经过均匀抓取后,通过风管送入后序棉箱进行混合,最终形成棉卷;
(3)梳理:将清梳联工序形成的棉卷通过罗拉送入盖板梳理机,在梳理机中依次经刺辊、锡林盖板、道夫进行梳理,再经喇叭口收拢成生条;
(4)并条:将梳理后的生条通过罗拉喂入并条机牵伸装置中,经牵伸混合后凝聚成熟条,并由圈条器将纤维条有规律的圈放在条筒中,完成一次并条后,将条筒中的纤维条再次喂入牵伸装置,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三道并条;
(5)粗纱:并条工序形成的熟条经导条辊和喇叭口喂入粗纱牵伸装置,熟条被牵伸成规定线密度的须条,然后经前罗拉输出,再经锭翼加捻成粗纱;
(6)细纱:粗纱通过喇叭口喂入细纱牵伸装置进行牵伸,牵伸后的须条由前罗拉输出并通过钢领和钢丝圈进行加捻,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7)络筒:纱线从纱管上退绕下来,经过导纱器、张力装置、清纱器,卷绕到筒子上,形成筒纱,即为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
该纱线由Z向加捻的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主纤维构成,捻系数335,所述的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主纤维的重量比为5:95,该纱线的细度12ne/1,所述的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细度为2.5D;
所述的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为卡普龙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所述的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预处理是在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表面喷洒0.3wt%的抗静电剂,然后静置3-4小时,对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抗静电预处理;
步骤(2)中,控制棉卷罗拉速度10r/min;
步骤(3)中,控制锡林转速290r/min,刺辊转速680r/min,盖板线速78mm/min,道夫线速度38m/min,定量16g/5m,锡林到盖板的四点隔距为0.26 mm、0.24 mm、0.24 mm、0.24mm;
步骤(5)中,控制前罗拉转速190r/min,粗纱捻系数72,粗纱干定量3.45g/10m;
步骤(6)中,采用紧密赛络纺工艺,后牵伸倍数1.2倍,总牵伸倍数58倍,前罗拉速度190转/分,捻系数335-350;
步骤(7)采用自动络筒机,电清值参数:短粗节(S)+120%*1.2cm,长粗节(L)+40%*30cm,长细节(T)-30%*20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两根纱线S向加捻形成股线,所述的股线的捻系数为295~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加捻形成股线过程中,控制锭子转速7500-80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32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湿锦纶纤维的纺纱工艺
- 下一篇: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