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快速防护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1223.0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旭;王军朝;游勇;刘建康;石胜伟;赵万玉;杨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61173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快速 防护 冰碛物边坡 景观 生态 友好 挡墙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防护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实施方法,针对现有的重力式挡墙、锚拉桩板墙等防护结构工期长、投资高、施工扰动大的缺点而设计。本发明用于快速防护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包括:基础底板、竖向面板、间距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板上的多个肋板、安装于横向支撑肋板之间的多层框架梁,在每层框架内充填碎石土组成阶梯状墙体,面板朝向防护边坡侧,肋板及充填于肋板之间的阶梯框架墙体朝向背侧。本发明既能实现公路、铁路沿线及城镇周边冰碛物边坡防护的功能,又能满足高原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美化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防护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性冰川区的河谷地带、新疆“一带一路”走廊的阿尔泰山和天山、以及川西横断山区等地存有规模巨大的冰碛物。作为一种粒度级配宽、物性非均匀和堆积混杂的不连续工程介质,冰碛物不仅是高原峡谷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地质载体和物质来源,而且是公路、铁路和城镇建设常见的工程地基或工程边坡堆积体。冰碛物的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决定了其容易变形失稳而形成地质灾害,是影响高原生态脆弱区国土资源利用、重要城镇建设和重大工程选址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传统的冰碛物边坡防护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墙、锚拉桩板墙等结构,通过挡墙自身重量或锚索粘结力来维持边坡稳定,因发展较早而运用广泛。但是,重力式挡墙和锚拉桩板墙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第一,重力式挡墙形体厚重,占地面积大,对地基要求高,且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大,成本高,导致工程投资大幅度增加;第二,锚拉桩板墙由于冰碛物的非均匀性,设计参数难以实现规范化和准确化,极易造成受力不均匀而破坏;第三,重力式挡墙和锚拉桩板墙结构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施工周期长,开挖扰动大,其外观与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沿线和重要城镇周边的环境不协调,与高原生态脆弱区当前提倡的“岩土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理念相悖,也起不到景观美化的作用。因此,针对传统防护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可实现快速防护和景观生态友好型的挡墙结构非常必要。
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用于快速防护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实施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快速防护和景观生态友好型的挡墙结构,既能满足冰碛物边坡快速加固防护的功能,又能起到景观生态美化的作用,同时节省施工周期和场地占用,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岩土工程措施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目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用于快速加固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包括:底板、竖向面板、间距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多个横向支撑肋板、安装于横向支撑肋板横向支撑肋板之间的多层预制框架梁,在横向支撑肋板之间回填碎石土组成阶梯状墙体,面板朝向防护边坡侧,横向支撑肋板及充填于横向支撑肋板之间的阶梯框架墙体朝向背侧。
进一步地,竖向面板为预制混凝土结构,面板顶宽B取0.5-1.2m;面板的面坡坡比1:n取值为1:0.20-1:0.05,面板与横向支撑肋板和碎石土墙体的接触面为垂直面。
进一步地,底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带有齿墙嵌入地基土体并交错接触,预留凹槽和抗滑踵以供安装竖向面板和横向支撑肋板横向支撑肋板,底板间隔15-20m设置沉降伸缩缝,挡墙墙趾和墙踵嵌入底部土体、交错接触。
进一步地,面板背侧每隔10-15m设置横向支撑肋板,横向支撑肋板为预制混凝土板,宽度1.0-1.5m,横向支撑肋板的斜面的坡比1:m取值为1:0.6-1:0.5,横向支撑肋板上根据框架阶梯的高度和宽度预留多排嵌固孔,横向支撑肋板底部外侧与抗滑踵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12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以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