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体域网的感知平台的原发性震颤疾病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2649.X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9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任爱锋;曹冬建;杨晓东;胡方明;赵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H04W84/1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肖志娟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体域网 感知 平台 原发性 震颤 疾病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科学、无线体域网以及生命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体域网的感知平台的原发性震颤疾病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服务于人类生命健康和质量的无线体域网引起了的广大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和研究。所谓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WBAN),它的目的是以人体为中心,无需携带任何电子设备,通过人体在无线组网中的活动过程中,引起的视距或者非视距路径上信号的微弱波动,接收端获取在这一段时间内身体动作或者姿势变化的实时路径增益数据,从而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对人体生命健康的监控。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又称为特发性震颤。常有家族史,故而又称为遗传性震颤。1887年Dana首次描述了该病,100多年以来,尽管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仍确诊困难,治疗无非常有效办法。原发性震颤(ET)以姿势性震颤为特征,典型的ET表现为一种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即在保持某一姿势(如指鼻动作、持筷、持杯等)时最明显,某些患者可在运动中加重,另一些患者初始即伴有运动性震颤,很少在静止时出现。紧张、情绪激动、饥饿、疲劳时加重。身体各部位均可受累,受累部位依次为手,其次为头,咽喉部肌肉,腿和下颏,很少发生于躯干和舌;震颤通常从一侧手开始,逐渐扩展至整个上肢和对侧上肢,向上可至头和咽喉部肌肉,并以一侧更明显。频率一般为4~12Hz,随年龄增长频率下降,而与病程无关。初为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一般进展缓慢。临床上最容易与ET相混淆的疾病是帕金森综合征(PD),不少学者研究认为ET与PD是两种不同疾病,临床鉴别主要依靠震颤形式及神经系统体征。PD可有动作性震颤,不过静止性震颤更典型。静止性震颤可见于身体各个不同部位,常不对称,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为搓丸样动作,是由肘部屈伸运动,前臂的前旋后旋运动和拇指运动所致,其频率为4—6Hz,典型静止性震颤随运动开始而消失,病程后期亦可转为姿势性。迄今为止,ET尚未有非常有效的确诊方法,目前仍限于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特征,容易误诊或漏诊。目前的诊断标准很多,但其差异很大,Louis等1998年对10套ET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相差30倍,原因在于各标准对姿势性或/与动作性震颤、震颤严重程度、阳性家族史、病程长短要求不一。而临床诊断仅与姿势性震颤或/与动作性震颤、震颤严重程度两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鉴定方法包括肌电图鉴定、经验性鉴定两种主流方法,其中肌电图检查时需要将针电机插入肌肉,属于微创检测,有一定痛苦,并且病人的精神状态容易影响检测结果;另一方面经验为主的判定鉴别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震颤症状,来鉴定病人是否患有原发性震颤疾病。这种方法会因为原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很多、差异较大,容易误诊或漏诊,并不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体域网的感知平台的原发性震颤疾病识别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无线体域网的感知平台的原发性震颤疾病识别方法,所述基于无线体域网的感知平台的原发性震颤疾病识别方法结合无线体域网,将实际路径中的Wi-Fi感知病患的人体动作—指鼻实验过程中信号的散射、反射和多径效应以及环境的实时信息作为数据进行收集;所获取的数据整合处理后,提取其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幅度和相位两个特征值,从这两个方面定量的识别原发性震颤疾病。
进一步,所述基于无线体域网的感知平台的原发性震颤疾病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无线信号发送端Wi-Fi热点设置,即使用无线路由器设置无线热点,并且在设置热点的时候不设密码,无线热点在后面步骤中将成为影响数据收集的重要因素;
第二步,无线信号接收端配置,通过无线接收端软件和硬件上的配置,最后连接第一步中的热点即为成功;
第三步,使用该台式机连接无密码的无线热点,连接成功即可;
第四步,将无线通信周围环境放置吸波材料,实验者坐立于无线信号发送端和无线信号接收端视距中间进行指鼻实验;
第五步,无线信号接收端开始发出指令,指令1:ping+无线路由器IP,一般是192.168.1.1;指令2:通过调用CSI Tool安装后的生成的文件:log_to_file+文件名.dat;收集到的CSI数据就以后缀.dat的格式文件保存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26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