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1434.6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熊筠;李明轩;张泽江;冯小军;张文华;卢国建;王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F1/10 | 分类号: | E05F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关闭装置 活塞缸体 无电源式 防火门 温度传感器检测 外界干扰因素 杠杆支撑座 固定活塞杆 温度传感器 电路故障 活动杠杆 使用寿命 外罩壳体 压缩弹簧 易熔合金 玻璃球 断裂的 活塞杆 门安装 外罩壳 墙体 预设 防火 体内 火灾 节约 爆炸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人为破坏或电路故障等原因而不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的问题。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外罩壳体、设于外罩壳体内的自动关闭执行机构、以及安装于防火门上且与自动关闭执行机构相配合的门安装座;自动关闭执行机构包括设固定活塞杆和常动活塞杆的活塞缸体,分别固定在活塞缸体顶部的杠杆支撑座、压缩弹簧和设有温度传感器并接收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即会自动爆炸断裂的温度控制玻璃球或易熔合金,以及活动杠杆。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节约成本,受外界干扰因素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发生后,常开式防火门需要自动关闭,起到隔烟阻火的作用,进而为逃生赢取宝贵时间。然而,现有技术由于人为破坏或电动关闭系统等原因出现故障时,却无法使常开式防火门自动关闭,极易造成火灾的蔓延,给建筑及建筑内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因此,设计一款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本装置在出现火灾后能自动将防火门关闭从而实现防火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外罩壳体、设于外罩壳体内的自动关闭执行机构、以及安装于防火门上且与自动关闭执行机构相配合的门安装座;所述自动关闭执行机构包括位于外罩壳体下部且两端分别设固定活塞杆和常动活塞杆的活塞缸体,分别固定在活塞缸体顶部的杠杆支撑座、压缩弹簧和设有温度传感器并接收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即会自动爆炸断裂的温度控制玻璃球,以及活动杠杆;所述常动活塞杆与门安装座相对设置并用于通过抵触门安装座实现关闭防火门,所述活动杠杆包括呈一体结构的长臂和短臂且该长臂和短臂构成L形状,所述短臂的自由端与固定活塞杆外端铰接,所述长臂自由端与压缩弹簧顶部铰接,所述长臂在靠近另一端处与杠杆支撑座顶部铰接,所述长臂中间部位与温度控制玻璃球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罩壳体顶部位于温度控制玻璃球正上方处开设有温度测试孔,温度测试孔内安装用于检测外罩壳体外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玻璃球的长度短于压缩弹簧自然伸展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常动活塞杆和固定活塞杆在活塞缸体分别连有可在活塞缸体内自由移动的活塞,所述固定活塞杆与活塞之间设有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外罩壳体底部的安装座,所述外罩壳体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有螺孔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罩壳体在与常动活塞杆相应位置开设有供常动活塞杆自由伸出的孔道。
进一步地,所述常动活塞杆与门安装座相抵触的一端设有永磁体,所述门安装座与常动活塞杆相抵触的一端由金属铁、钴或镍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缸体设有固定活塞杆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节约成本,受外界干扰因素少,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后温度控制玻璃球会自动炸裂,此时压缩弹簧驱动活动杠杆以杠杆支撑座为支点运动,最终使常动活塞杆抵触门安装座达到关闭防火门的目的,本无电源式常开防火门自动关闭装置采用纯机械制动,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14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